(專訪)王正方87歲還是老頑童!說故事的人拍電影盼「永垂不朽」
〔記者廖俐惠/專訪〕資深導演王正方以《北京故事》、《第一次約會》等電影為人所知,同時他也是一位作家,現年87歲的他仍在執筆寫出自己的戲夢人生。近期他接受本報專訪,說起早年身為工程學教授的自己,是如何與王穎、蔡繼光及戈武等幾位好友,在舊金山灣區的大樹下「吹牛」,最後竟真的吹出一番成就。
王正方居住在美國長達40年,自嘲早年是個不務正業的教授,工作與興趣八竿子打不著,他熱愛戲劇電影,喜歡與好友一起坐在樹下邊喝咖啡邊聊電影,放話稱「要是我當導演,一定能拍得更好」,王正方說他們當時天天做夢,沒想到4人還真的踏入演藝之路,王穎成為了美國華人導演先鋒,蔡繼光則是香港重要的新浪潮導演,戈武有才華卻英年早逝,而王正方不但當導演拍電影,也跨足當演員,出沒在各大作品當中。
他回憶起,有一天王穎跑到他家中,邀請他來飾演一個角色,「我說好啊,劇本我看看,結果他說沒劇本?你自己編,我想說太棒了、太好了!」因此他就在《老陳失蹤了》演出一位瘋廚師,透過角色穿針引線把整個舊金山唐人街形形色色的生活狀態真實呈現出來給觀眾,這部電影也成為美國亞裔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王正方直言這是個大突破,因為早年歐美電影醜化亞洲人、華人的可真不少,「他們對亞洲人的定義就是醜、不會說英文、沒自信又可笑,後來我想做演員,應徵好萊塢的很多片子,但覺得太受辱。」儘管後來王正方在影壇也闖出一些名堂,但邀請的角色不是醜,就是反派或者死於非命,王正方開玩笑說:「沒有給我足夠的數目我不演,你以為我那麼偉大嗎?再給我一點(錢)就下海了!」但實際上他並沒有,一次都沒有違背自己的原則。
王正方曾被找去演《末代皇帝》的內務總管,最後因體型問題作罷。(記者潘少棠攝)
王正方縱橫影壇多年,人緣甚好,馬丁史柯西斯也是他的朋友,還曾經找他演出《飛離航道》中的一角,他分享有一年與馬丁史柯西斯一起到香港參加活動,他義氣擔任史柯西斯的翻譯,沒想到隔天香港報紙刊出來寫著「馬丁史柯西斯是電影巨人,但實際上比王正方矮很多」,王正方想起這段往事忍不住笑出來,爆料史柯西斯氣到連早飯都不吃,因為他非常痛恨人家開「矮子」的玩笑。
美國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前排鬍子男)在1984年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研討會,王正方擔任隨行工作人員,兩人有著好交情。(王正方提供)
此外,他在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英雄本色II》中也客串一角,王正方喚吳宇森叫「老吳」,當年電影來到紐約拍攝,王正方在幕後幫忙不少,結果有一天親自去探班,發現吳宇森不太高興,原來是一位演員突然爽約不來了,吳宇森只好拜託王正方救火,還強調「很快就被打死了」。拗不過朋友的王正方答應了,怎料電影票房大賣,紅到只有不到5分鐘戲份的他,在路上都被認出來,而他連酬勞都沒拿,只收了「死亡慰問費」10塊美金(約台幣331元),自嘲「我盡幹這種事,我現在窮得要命」,甚至連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表上還沒有他的名字,所幸後來補上去了。
吳宇森(左起)、馮先生、徐克、黃霑、王正方在1986年一同參加耶誕宴會。(王正方提供)
王正方資歷深厚,喊吳宇森「老吳」之外,還幽默叫李安是「小李子」。(記者潘少棠攝)
除了演員,王正方執導的電影《北京故事》(1986)當年也造成轟動,王正方直言非常幸運有這個機緣能夠寫出自己的故事,並找到一群人把電影拍出來。他有感而發,認為現在電影的定義與他想法不一樣,現在有些電影追求特殊效果、驚悚、出其不意,但總是看完就忘記了,更對串流時代、濃縮看片的行為不以為然,他希望自己拍的電影能夠流傳至後世,更忍不住開黃腔:「希望我的電影與我的XXX一樣永垂不朽。」
王正方在40多歲時就拍攝《北京故事》,認為65歲過後就沒有體力繼續當導演,不過87歲的他仍老當益壯,還是在訪問中展現真性情,出口成「髒」又會開黃腔的老頑童,腦子仍有不少鬼靈精怪的點子。他自認只會說故事,「電影只是我的一個表現方式,喝酒打屁是我的方式,我最擅於做的就是說故事。」儘管不拍電影了,他仍會以寫專欄、寫書等各種形式,永遠做個說故事的人。
王正方拿出年輕時的舊照,幽默笑說過去都用這張帥臉來「騙妹妹」。(記者廖俐惠攝)
王正方執導的《北京故事》今天(6日)下午2點將在國家影視聽中心播映,王正方本人也會親自出席影後座談,與影迷們分享拍攝趣事。如果今天錯過沒關係,12日晚間7點20分還有一場放映,王正方也會擔任映前引言人。想了解「尋找王穎:流動的華美電影」資訊詳情,請上國影中心官方社群。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