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堅當電影終身義工 李行曾喊話「活著都會為台灣電影奮鬥」

〔記者許世穎/台北報導〕被譽為「台灣電影教父」的91歲國寶級導演李行,於19日晚間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享耆壽91歲。他的一生對華語電影貢獻卓著,除了創作無數經典,更於1989年被推選擔任首屆「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1990年金馬獎成立執委會,也是他出任主席,近年更致力於兩岸影人交流,是兩岸電影交流重要推手。

導演李行昨因心肺衰竭病逝,享耆壽91歲。(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提供)

演員出身的李行初期曾參與不少話劇演出,1951年參演電影《永不分離》後成為恩師唐紹華導演的班底,陸續演出《馬車伕之戀》、《沒有女人的地方》等片,同時也開始嘗試擔任副導演,並於1958年推出導演處女作《王哥柳哥遊台灣》,以及家的賣座成績一砲而紅,陸續拍了幾部系列作品。

1963年李行進入中影拍攝《蚵女》,隔年起陸續以《婉君表妹》、《啞女情深》等片開啟首波瓊瑤熱潮,之後再拍《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又帶起第二波瓊瑤熱,也讓甄珍因此風靡全台,2013年甄珍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也把榮耀歸給李行,直說從他身上學到很多,「40多年來一直指導我、愛護我。」就連和甄珍合作《心有千千結》的秦祥林都說拍攝該片「改變了我的命運」。

李行的電影捧紅甄珍、林鳳嬌等人,也讓秦漢、張艾嘉拿下金馬獎,晚年高齡也不言退,把恩師唐紹華說的「要把電影當成是1場馬拉松」奉為圭臬。從影生涯執導了52部電影作品的他,即使於1986年後卸下導演身分,執導電影仍持續為華語電影努力,去年他過90歲生日時也堅定表示,自己有生之年都會是台灣電影終身義工,「活著一天都會為台灣電影打拚奮鬥!」

尤其致力於兩岸電影交流,李行相當掛念中國電影不參加金馬獎一事,提到未完成的事,他也透露當年拍完《秋決》,曾想把作家謝家孝的《跪在火燙的的石板上》改拍成電影,原本設定再找歐威飾演男主角,不料歐威英年早逝,感嘆今生今世可能做不到了,更笑說:「以後在我的墓碑上可以寫『跪在火燙的的石板上籌備中』。」

導演李行和朱延平(左)情同父子。(資料照,記者許世穎攝)

曾和他合作《小城故事》的李烈上午聞訊也表示,李行無論對電影的態度跟尊重始終如一,「像李導演這樣的人,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拍戲非常非常兇,可是他從來不會亂罵人,他在他的工作上面,非常非常的專注,從來沒有一點點的懈怠過,當我自己開始做電影後,在私底下碰面機會反而更多了,他始終如一,沒有改變過,這個對我影響很深。」

李烈也表示,自己和李行都在電影基金會,只要開會,李行從沒缺席,「即便身體有些不方便,他都還是會參與全程,非常了不起。他真的是電影圈中毅力非常強的人,他的威嚴和氣場,也從來不會因為他的年紀而改變,只要講到電影就會聲如洪鐘。」

導演朱延平和李行情同父子,李烈也說兩人之間的情誼很讓人感動,「永遠都是朱導接送他,去哪也一定都陪著,長時間下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朱延平則因太過難過婉拒訪問,他在臉書上形容李行拍片態度嚴謹,凡事要求,因此叫「李要求」,自己則是拍片開心就好,一切隨緣,所以叫「朱隨便」,兩人雖然拍片風格不同,但就是很麻吉,最後表示「我最麻吉的老麻吉,李行導演,昨晚21.55分離開我們,去天上做菩薩了,導演好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