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虹和她的藝人朋友們)台灣鼓王鼓動傳奇人生 黃瑞豐努力不懈長站浪頭
黃瑞豐從14歲就開始接觸打鼓玩音樂,打出了傳奇人生。(記者陳奕全攝)
文/胡如虹
新人備出的演藝圈流行一段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很多人想當前浪,卻又害怕變成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台灣鼓王」黃瑞豐從17歲入行打鼓玩音樂近一甲子,一點兒也不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因為我都帶著一個游泳圈,所以可以永遠在前面,不會倒下去。」
★翻開台灣流行音樂史 參與10萬首歌錄製
不到30歲就被封為「台灣鼓王」,黃瑞豐今年75歲了,仍無人超越他「台灣鼓王」的地位,他用帶著一個游泳圈來形容自己始終站在浪頭上,而這個比喻緣自於他從小在高雄、屏東海邊游泳養成的習慣,他說很多人都有游出去的力氣,但沒有游回來的體力,如果腰間有一個救生圈,就不怕沒有體力游回來。
他在音樂界的救生圈就是努力不懈,永不間斷的體驗和學習。
翻開台灣的流行音樂史,黃瑞豐合作過的國、台、客語原住民歌手無數,他是灌錄過最多歌手專輯的鼓手,參與錄製的黑膠唱片、卡帶、CD、唱片錄影帶多達10萬首以上,也是國內第一位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音樂會的流行樂鼓手,並且是國內首位擔任交響樂和民族樂團爵士鼓客席獨奏家,出過多張爵士演奏專輯,還獲得了金音獎和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
★打鼓無師自通 眼觀耳聽打磨技巧
黃瑞豐「鼓」動人生豐富精采,但他打鼓技巧卻是無師自通,天份加上後天的努力。他很感謝擔任西餐廚師的爸爸在他8歲時,買了一把吉他給他,開啟了他對音樂的喜好。雖然他因為玩音樂忽略功課,初中才上了一學期就因為成績不好被退學,但他轉換成職人的學習,在爸爸的安排下進夜總會當Band Boy(樂團學徒),每天幫樂團整理樂器、收譜見習,觀察樂隊老師的彈奏方式與技巧,透過眼觀、耳聽的打磨,他選擇了打鼓作為人生志業,寫下了「台灣鼓王」的傳奇。
「逆境才能讓人成長、學習,我到現在還在努力學習。」黃瑞豐曾經在台中清泉崗美軍俱樂部打鼓,因語言不通打鼓全靠臨場反應,練就了他打鼓不只打自己的鼓,還會觀察其他樂手的演奏、歌手的表現來調整做變化。
★出書授課 不忘傳承音樂使命
他常笑說自己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不過抱持著職人的精神,一輩子只做打鼓這件事,讓他打鼓打成了鼓王,成了大家口中的「黃老師」,還曾以專業教授身份在輔仁大學教課,也出版過鼓手爵士樂教材、DVD,傳授打法秘訣-五型運槌法的舉、擊、停、彈、移最關鍵的打擊樂教本,讓許多對打鼓有興趣的人可以入門學習。
打了一輩子的鼓,黃瑞豐自然有音樂傳承的使命感,即使演奏活動不斷,他仍努力排出時間授課教學生,只是教打鼓教了多年,他有些感慨的說,時代變了,現在的人不會只學一項樂器,很難專精,常常碰到有天份的學生,不太聽話也不願意學,很快就跑了,碰到很乖、願意學習的學生,卻又沒有那個天分,讓他至今只有學生,還沒有得意的徒弟。
★年輕鼓音激烈 如今鼓風柔中帶剛
黃瑞豐個性溫和,人很謙虛、浪漫,熱愛大海的他,形容音樂就像大海,他是漁民,每個浪潮都是他的鼓點。他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禪宗和佛學深深影響了他的人生觀和打鼓技巧,他形容自己年輕時打鼓比較剛烈、激情,現在打鼓像打太極拳,動中有靜,柔中帶剛。
我很喜歡看黃瑞豐打鼓,看起來優雅柔和,每一個鼓點卻都震撼人心。他曾經泡溫泉泡到眼中風,還有一次腦中風,但都奇蹟似的康復,完全看不出他曾經中風過。
他說每天打鼓是最好的全身運動,他就連做夢都在打鼓,時間永遠不夠用,他的「鼓」動人生仍是進行式,沒有退休的日期。台灣鼓王還堅持著職人精神,寫他的傳奇人生。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