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藝起讀書吧〉謝哲青讀萬卷書 樂享百年孤寂
謝哲青剛以閱讀節目《青春愛讀書》勇奪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家有藏書萬冊,將閱讀寫作視為歸屬。(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傅茗渝/專訪
謝哲青挑選出《人文學科的逆襲》、《新人生》與《百年孤寂》3本具時代及個人意義的著作分享給讀者。
謝哲青今年以閱讀節目《青春愛讀書》勇奪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他走讀四海,閱歷人生,將閱讀寫作視為歸屬。家中藏書萬冊的他,特別挑選出3本具時代及個人意義的著作分享給讀者。
破碎片段拼湊概念 文科生強項
隨AI熱潮席捲全球,他反其道而行首選《人文學科的逆襲》,鼓勵文科生找出自我定位,「文科生該如何定位自己?為什麼文科依然重要?這本書能找到答案。」不同於理科生實事求是的思維模式,謝哲青觀察到文科生一直是在霧中摸索,從破碎的片段中拼湊概念、理解背後的架構,「這是文科生的強項,人工智慧最需要的正是這種能力。」他希望藉這本書,給予對未來選擇感到迷茫的學生一些方向和啟示。
跟著諾貝爾得主 讀一本書轉變一生
謝哲青接著拿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新人生》,書中開宗明義寫下「某天,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轉變。」引人入勝地揭開故事序曲,卻隻字未提哪本著作改變人生,讓讀者跟著主人公走過城市間的功過是非;經歷愛情的跌宕起伏,「我認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帕慕克以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發展出了一個完整的書寫概念。他用直觀和側寫的方式,描繪了某件事情如何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受馬奎斯影響 寫作描述更生動
讓謝哲青百讀不倦的則是馬奎斯傳奇代表作《百年孤寂》,他每次讀到結尾,依然感動如初,「台灣有一個世代的作家,深受馬奎斯寫實魔幻主義的影響。用自己的方式書寫台灣現實。」書中開頭將哥倫比亞熱帶國家所未能觸及的「冰」,意象成「又冷又像火燒」,讓謝哲青驚呼:「讀這本書時,會驚覺自己的寫作功力很淺,因為他對感官的描述如此精確、生動。」
謝哲青受馬奎斯影響,寫作時會避免粗暴地描寫具體場景,「我寫雨天時,會讓每一個字都帶有水字旁,在閱讀時感受到濕潤;如果我寫沙漠,會用充滿石頭感的字詞,讓人感覺乾燥和堅硬。這是我從馬奎斯那裡學到的,用文字的質感來表達情境,感受到文字的觸感。」他認為《百年孤寂》儘管有著超現實情節,筆調卻始終柔軟,「現代人太容易習慣批評和責備,馬奎斯的文字是多情的,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寫作理念。」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