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昱瑞《水路》、詹皓中《在雲裡》獲社會公義獎
〔記者羅凌筠/台北報導〕台北電影節會外賽「社會公義獎」邁入第8個年頭,今年一共15部片入圍,競爭激烈,最後由盧昱瑞導演為漁工「血汗海鮮」發聲的《水路—遠洋紀行》,以及詹皓中導演探討雲林縣空汙問題的《在雲裡》勝出。
《在雲裡》源起於近年一群紀錄片導演們發起的《脫口罩找藍天》計畫,以影像作為行動媒介,關心空氣污染議題。導演詹皓中以3位罹癌居民的故事與許厝分校遷校事件,建構敘事文本,並以六輕周邊環境的異變,辯證六輕多年來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導演一路捍衛環境人權,引發觀眾思考:在發展經濟的大前提下,台灣正在消失的是什麼?
《水路—遠洋紀行》克服險惡顛簸的拍攝環境,凝視漁工疲憊的身軀,以靜觀的影像赤裸地呈現「血汗海鮮」的勞動現場,與漁工最不為人知的艱辛處境。本片揭露勞動人權中的黑洞,悲憫地叩問在全球化跨國移工流離的異化現象。
評審團從影片中閱讀出導演對於議題處理的謹慎與成熟;層層剝削的龐大結構體、中層管理者的進退兩難、相互依存卻又各有所需的勞資關係…導演盧昱瑞處理得層次分明,跳脫非黑即白、好人與壞人對立的簡化公式。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郭文華身為評審之一,稱讚導演有意識的割捨過長枝節,讓整體敘事更為聚焦。
評審團主席、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郭力昕指出,今年的作品中看到不少創作者以多元的切入角度、表現手法來探討社會議題,開拓出不一樣的角度,例如趙德胤的《十四顆蘋果》是很有意思的發想、《在雲裡》加入法庭戲劇演出的大膽嘗試;過去較少入圍的短片及動畫片類別本次均有作品入圍,他覺得都是很可喜的現象。
短片《高山上的茶園》探討失聯移工議題。片中秀麗的山景並非頌讚台灣的註腳,而是襯托來自四方,在土地上努力奮鬥的堅韌生命。語言無法阻隔他們追求幸福,但冷酷的現實與不確定的未來,卻讓這些看似浪漫的情愛如此脆弱與無助。本片的拍攝手法與節奏經營獲得評審團高度肯定,外籍演員演出也十分自然。影像創作中,跳脫刻板印象與呈現結構現實的兩難該如何拿捏,是本片開啟的深刻問題。
《阿莉芙》讓更多人看見LGBT中較邊緣的族群,成功地在性別多元議題上突破邊界。《臨時工》探討邊緣勞工與工業化、都市空間的關係,以非典型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吸引觀影一探究竟。「十年台灣」是奪得2016年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的國際延伸計畫;由「惡靈罐頭」、「942」、「路半」、「蝦餃」、「睏眠」等五部短片組成,探討原住民、新住民、少子化、空污、睡眠及記憶等議題。《海人魚》不只有宏大靜謐的自然美景,更透過神話與現實敘事的交錯,帶領觀眾跳脫族群、物種、性別、生態與永續的刻板框架,回歸環境正義的原點,各種生命的交會與感動。
評審李念修談到,在台北電影節蟬聯觀眾票選第一名多日的《我們的青春,在臺灣》,其實是記錄了3個年輕人—兩位主角以及導演自己,在同一段時間中,不同的成長軌跡及速度。導演傅榆把自己的迷茫與困惑,誠實地呈現在紀錄片作品中,讓人回想自己年輕時可能出現過的人事物。它也許帶給你新奇,也許帶給你衝動,卻不一定會在當下給你實質的結果。但生命會繼續往前走,之前的努力並不會飛灰湮滅,會在未來有所作用。
2018社會公義獎入圍名單
劇情片:
阿莉芙
十年台灣
海人魚
紀錄片:
十四顆蘋果
希伯崙
我們的青春,在臺灣
不得不上路
并:控制
牧者
在雲裡
水路-遠洋紀行
短片:
洞兩洞六
高山上的茶園
臨時工
動畫片:
幸福路上
盧昱瑞《水路-遠洋紀行》劇照。(台北電影節提供)詹皓中《在雲裡》劇照。(台北電影節提供)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