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藝起讀書吧〉王可元從 大人學 學會將恐懼轉換成動力

王可元從《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的書吸收新思想,從而產生自己的觀點。(王可元提供)王可元從《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的書吸收新思想,從而產生自己的觀點。(王可元提供)

去年轉戰香港電影圈焦慮不安 找到突破方法

王可元受訪侃侃而談,足見他對閱讀的喜愛。(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王可元受訪侃侃而談,足見他對閱讀的喜愛。(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廖俐惠/專題報導

王可元自2016年出道,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親愛的房客》等作品中展現多變的演技,去年他受邀前往香港拍攝電影,卻坦言在拍攝準備期間焦慮不安,所幸遇到了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著作的《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 突破自我框架的基本實踐》,讓他學會把害怕和恐懼轉換成動力。

熱愛閱讀 透過獨處轉換情緒獲取能量

35歲的王可元熱愛閱讀,情緒不好時透過獨處來獲取能量、調整自己,若是無限放大,自然而然深陷情緒當中,他會果斷轉移注意力,看書就成為很好的切入方式,使自己進入到另一個世界;若是對某件事情毫無靈感,他也會透過閱讀不熟悉、未知的內容,靠著作者的觀點或角度,打開固有的思考方式,「往往都能讓看似即將進入死胡同的事情有開口,會有一種茅塞頓開感:『啊,原來也可以這樣想。』」

2019年因演出《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隨機殺人犯李曉明而走紅,當時他閱讀了探討個人存在、自由及責任的「存在主義」相關書籍,對於形塑角色帶來幫助。除此之外,他分享《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為他帶來新的改變,王可元不諱言這兩年他的生命充滿著動盪,除了青春不再,各方面的課題接踵而至,去年他前往香港拍攝電影,準備拍攝期卻躁動不安,「擔心自己不如他人所想,顧慮身體的衰敗與變化,讓我對世界和自己都異常的嚴苛與挑剔。」

閱讀松浦彌太郎文字 恐懼寶物變動力

他特別提及《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中的「恐懼寶物」,指對比過往的無能為力,現在稍微游刃有餘,能將恐懼力量轉換成動力,讓人不至於躊躇不前,而是發展出自己相信的信念往前走。在閱讀完後,「恐懼寶物」成了王可元以及角色的內在動力,如今回頭看那段過程,王可元學會了將恐懼轉換成動力,笑說:「除了逃跑也有其他處理的方式了!」

王可元稱這本書以多個獨立篇章方式呈現,每一次看都能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詰問,提供思考和面對的方法。儘管他印象深刻的金句是「『今後的自己』不可以想得太多,也不可以想得不夠」,但他考慮到憂鬱症患者總是被說「想太多」,因此把這句話改成自己的理解,「『今後的自己」可以想,也可以不想。」閱讀仍有自己的觀點。

點圖放大header
點圖放大body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