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從神話之鳥到黑面琵鷺 鳥人梁皆得守護禽鳥生態40年

梁皆得提到鳥類侃侃而談,堪稱「鳥類活字典」,他的工作室宛如小型生態鏈。(記者潘少棠攝)梁皆得提到鳥類侃侃而談,堪稱「鳥類活字典」,他的工作室宛如小型生態鏈。(記者潘少棠攝)

記者廖俐惠/專題報導

從都市的水泥叢林到大自然的美景,開著車一路往新店安坑的山區駛去,大大的社區拱門寫著「玫瑰中國城」。紀錄片導演梁皆得的工作室就身處其中,一塊塊紅磚蓋成的現代建築物,打開頂樓的大門卻彷如走入世外桃源。

《守護黑面琵鷺》是梁皆得嘔心瀝血30年之作。(采昌提供)《守護黑面琵鷺》是梁皆得嘔心瀝血30年之作。(采昌提供)

探訪生態攝影大師秘密基地

這裡是梁皆得的秘密基地,植栽近百種的花草植物,可見小鳥來築巢、蜜蜂來授粉,仔細看還有含苞待綻的蓮花,池裡魚兒水中游,宛如小型生態鏈般豐富有趣。

梁皆得耗時20年、橫跨6國,才完成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題的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采昌提供)梁皆得耗時20年、橫跨6國,才完成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題的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采昌提供)

梁皆得是國內知名的生態紀錄片導演,持續紀錄鳥類40年。為追鳥曾受困泥灘、頭破血流,數十年來從未放棄,交出《老鷹想飛》、《尋找神話之鳥》等亮眼的成績單。去年更推出嘔心瀝血30年的《守護黑面琵鷺》,是台灣影史首部院線上映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片。這一切的一切,都得從他的工作室說起。

《老鷹想飛》開出破千萬的票房。(翻攝自臉書)《老鷹想飛》開出破千萬的票房。(翻攝自臉書)

到訪的這一天,天氣炎熱,梁皆得的工作室掛上草簾,開著冷氣,他正在整理下一部以「熊鷹」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笑說整理素材比拍攝還要更麻煩;另一邊他還以遠端遙控進行觀察,觀察地點在哪不能透露,因為擔心一旦所在地被公開,吸引許多人前往爭相目睹,反而打擾了鳥類。

梁皆得工作室的馬賽克貼了一張張便條紙。(記者潘少棠攝)梁皆得工作室的馬賽克貼了一張張便條紙。(記者潘少棠攝)

馬賽克牆的通關密語

在電腦桌的上方,拼接馬賽克的牆壁上貼滿了井然有序的各色便條紙,上面寫著「王徵吉」、「T69」等內容,原來這是前作《守護黑面琵鷺》的相關筆記。王徵吉人稱黑琵先生,是該片的主角;而說起代號「T69」的黑面琵鷺,梁皆得滔滔不絕,雙眼發亮,稱牠是第一隻被證實在中國繁殖後,還會飛回台灣的黑面琵鷺,「牠是一隻很特殊的鳥,有過舊傷,比較健康後就把牠放出來,這隻鳥在兩岸都是一隻明星鳥,只要來台灣,大家就會想找牠!」

假鳥模型以吸引「真鳥」駐足。(記者潘少棠攝)假鳥模型以吸引「真鳥」駐足。(記者潘少棠攝)

假鳥誘鳥 呼朋引伴

一旁的小桌子上還有兩隻「假鳥」,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週邊商品,沒想到還真的有用處。梁皆得耗時20年、橫跨6國,才完成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題的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兩隻假鳥是大功臣之一。

梁皆得拍攝鳥類超過40年,家中檔案、器材眾多。(記者潘少棠攝)梁皆得拍攝鳥類超過40年,家中檔案、器材眾多。(記者潘少棠攝)

梁皆得解釋,為了拍到數量較為稀少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他們將群居的大鳳頭燕鷗做成假鳥模型,讓黑嘴端鳳頭燕鷗誤以為「有很多同伴」,以吸引牠們下來繁殖,並在模型上裝上GO PRO進行觀察以及記錄。不得不說這兩隻假鳥還真有點重量,畢竟強風吹來也不能動。梁皆得進一步指出,如果大鳳頭燕鷗有3000隻,那麼黑嘴端鳳頭燕鷗可能不到20隻,可見其珍貴性。

點圖放大header
點圖放大body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