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公視主題之夜》將於3月25日週五晚上10點,播出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該片榮獲2015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3項大獎,回顧詩人瘂弦精采的一生,更可見席慕蓉、蔣勳等老生代中生代的作家現身分享。紀錄片放映後,主持人蔡詩萍也與學者詩人陳義芝對談,解析瘂弦的經典作品。
瘂弦,原名王慶麟,以一本詩集《深淵》影響台灣文壇半個世紀。紀錄片《如歌的行板》邀請電影《練習曲》導演陳懷恩掌鏡,拍攝團隊遠赴瘂弦的出生地河南南陽,以及現居地溫哥華,從童年的流動圖書館到現在的地下室,打開保存將近60年的藏書與情書,打開詩人記憶的寶庫。
在《為永恆服役—張默的詩與人》一文中,瘂弦寫道:「我就覺得應該先做好『人』,才能做『詩人』,因為詩是人格的呈現,是人類良心的代言人,也是人類靈魂最崇高的象徵。」也許正是源自這樣的思維,讓瘂弦的詩總是帶有悲憫情懷。16歲和母親訣別,在半飢餓狀態下「漂泊」到台灣,這種「不幸」與對「不幸」的關懷,正是瘂弦從自身最早的遭遇修煉,影響了他大半生的處事、待人和創作。詩人葉珊(楊牧)說,瘂弦詩作背後有一種「極廣闊深入的同情」。
紀錄片也提到,瘂弦逃難時沒有帶父母親的照片,帶的竟然是一本何其芳的詩集,冥冥中瘂弦和詩似乎早已結下不解之緣。從1953年發表第一首《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到1965年嘎然停筆,12年間寫下80幾首詩,以詩集《深淵》屹立文壇。余光中曾說:「瘂弦是1960年代從未自我放棄的一位詩人,他以天賜的語言創造甜美的節奏,也以瑰麗的想像開啟精神出口,如果容許的時光流回那個時代,如果容許窺探封閉社會的心靈有多苦悶,瘂弦的詩是最恰當的見證。」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