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專題)不走奇案以人為主!劉青雲《爸爸》反璞歸真以愛為本

劉青雲(右)在《爸爸》中前往會面蘇文濤飾演的犯案兒子,內心百感交集。(甲上提供)劉青雲(右)在《爸爸》中前往會面蘇文濤飾演的犯案兒子,內心百感交集。(甲上提供)

〔記者許世穎/專題報導〕由《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執導、影帝劉青雲主演的《爸爸》已正式在台上映,該片改編自2010年震驚香港的「15歲思覺失調少年弒母殺妹」案件,電影不走「奇案」路線,而是聚焦角色本身,劉青雲獻出了從影最佳演出之一,化身平凡父親,於家庭發生巨變後努力生活,面對同時是親人也是仇人的愛子。

導演翁子光透露早在13年前就想改編該案件,在這之後他經歷了生離死別,身邊的人際關係甚至社會都有不少變化,讓他有了不少反思,因此《爸爸》代表了他的很多想法,「因為它在我腦裡過濾、演化了很多次,有很多我對人與人之間的看法」,他也形容為「沉澱的意義」。

劉青雲在《爸爸》中佇立街頭抬頭望向家中窗戶,心中百感交集的一幕讓人揪心。(甲上提供)劉青雲在《爸爸》中佇立街頭抬頭望向家中窗戶,心中百感交集的一幕讓人揪心。(甲上提供)

儘管還是有不少導演翁子光的個人特色,但《爸爸》捨去風格化,反璞歸真讓觀眾看到「日常」,除了4:3畫面讓觀眾宛如有看家庭錄影帶的感受,劉青雲的自然演繹更呈現出平常的感覺,「劉青雲有很驚人的觀察力,不是要說什麼很高深的東西,而是關於人性和生活的觀察,我覺得這個對『爸爸』的角色很重要。」翁子光說。

片中讓觀眾看到一位再平凡不過的爸爸,在遭遇巨變之後背負了愛別離苦,但相較於《踏血尋梅》更高的窒息、壓抑與無奈感,《爸爸》更多的是放下和包容甚至慈悲的情緒,也因此雖然以奇案為基底,卻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愛,那些關於家庭,無論是父愛,或是對妻子的愛。

劉青雲則說自己追求的不是理論性或是更為抽象的慈悲感,而是用層遞的方式,呈現出一天比一天好一點,「每天好一點,善良多一點,我覺得已經很好。」他說自己的角色是「爸爸」,唯有好好呼吸、繼續生活,才能走下去。

劉青雲(右二)在《爸爸》中與谷祖琳育有一對兒女,原是幸福家庭卻遭逢巨變。(甲上提供)劉青雲(右二)在《爸爸》中與谷祖琳育有一對兒女,原是幸福家庭卻遭逢巨變。(甲上提供)

現實中沒有子女的劉青雲也說,無論現實或演戲,沒有誰一出生就懂得如何為人父,「一邊拍,一邊去學習怎麼去做一個爸爸」,更笑言「我兒子女兒都相當聽話,而且很有表演天份。」尤其習慣了快節奏拍戲,他說導演翁子光刻意放慢節奏,讓演員有充足空間去感受,演出過程相當舒服,「有時候我都忘記了自己在說什麼,可以這樣放鬆的去演戲,真的是很不同的經驗。」《爸爸》全台上映中。

點圖放大header
點圖放大body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