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影音)鄭麗君仿韓打造「台流」 推台語片走入國際
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記者賀靜賢、吳琬婷、許世穎/專訪〕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以來,以「提升內容力」和「打造生態系」推動台灣影視工業化。她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文化部將仿南韓文創振興院推動設置「文化內容策進院」,並將現有的「國家電影中心」兩者行政法人化,前者在成為產業大平台,助影視產業茁壯、創造「台流」;後者將賦予致力保存和修復台片資產任務。
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鄭麗君說,電影文化保存及發展是健全生態系的重要政策之一。她回憶17年前在法國看導演楊德昌的《一一》時淚流滿面,近年來台灣影迷透過電影修復,得以一窺早年經典台、國語片,但有鑑修復是由國外完成,因此國影中心今年建立修復實驗室,本月28日即將發表第一部自力修復的影片《上山》。此外,文化部也將推廣在地台語片、紀錄片,10月有台語片歐洲巡迴影展,讓世界透過電影看見台灣。
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從電視劇《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到台片《紅衣小女孩2》、《大佛普拉斯》,近期表現亮眼的影視作品,都具「緊連台灣」特色,公務繁忙但仍追劇的鄭麗君,觀察出這些重要作品的導演,都是年齡落在3、40歲的「後解嚴世代」。她認為,這些創作者在文化大爆炸中成長,認同台灣並受此地的民主洗禮,思想自由開放又多元;他們發展出一股不同於中日韓,而屬於台灣獨特的風格,是極重要的創作能量。
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鄭麗君也說:「我們這幾年來一直說羨慕韓流,而我們可以學習南韓振興產業的方法,但我們要對自己的影視文化風格有信心。」換言之,台灣的內容產業必須帶有自己的靈魂,把握住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才能創造「台流」在國際上的差異。
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鄭麗君上任以來已排除萬難完成「全台電影票房系統」,但實施以來,仍有資訊不夠即時和公開的批評。鄭麗君表示,因應外界呼聲,國影中心已提出新版本,公眾部份將原先每月公佈改成每週,以增加即時性和參考性,未來也將與財政部建立稅務勾稽,強化可信度。鄭麗君不諱言仍有部分業者希望給國片票房發酵的時間,怕過於即時會影響觀眾進戲院意願,「但我對於台灣影視內容有信心,資訊透明也是社會趨勢。」
在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導演盧貝松《露西》、馬丁史柯西斯《沈默》都曾來台取景拍攝,也給了台團隊與國際接軌的機會,鄭麗君已著手建立了國際協拍機制,她說李安曾向她稱讚「台灣後製及視效人才很有競爭力」,因此文化部責無旁貸應串連各地方的協拍機制,並透露已在積極運用各地糖廠,並且盤點中南部影視基地,建立退稅制度,吸引外國團隊來台灣拍片。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報專訪。(記者胡舜翔攝)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