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練氣功的女鋼琴家 陳毓襄

陳毓襄與恩師波哥雷利奇。
陳毓襄與恩師波哥雷利奇。
陳毓襄與恩師波哥雷利奇。(陳毓襄提供)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毓襄與恩師AUBE TZERKO合影。(陳毓襄提供)

價值數百多萬的葛洛蒂安--鋼琴史坦威鋼琴,被層層包裝、保護、保險,抬上了渡輪,運往一個淳樸小城;隨行的一位女鋼琴家,伴隨著那架鋼琴,坐上了夜船,經歷十小時的船程,她陪著鋼琴一起搖晃,去到一個渴望音樂的地方......。

陳毓襄的照片,十年前跟十年後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陳毓襄提供)

那是一次應馬祖文化局之邀,陳毓襄有機會到馬祖南竿介壽堂舉行鋼琴獨奏會,為了獨奏會,整個馬祖找不到足以讓陳毓襄展技的鋼琴,主辦單位特別商借了葛洛蒂安--史坦威名琴運往馬祖。就像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千九,陳毓襄那一晚在船上,非常安適。

陳毓襄的演奏力度之強,完全可以駕馭法吉歐里名琴 (本報資料照)

從小就開始各國演奏,陳毓襄早已身經百戰,想像中音樂家應該有的浪漫,在現實生活當中並不存在,陳毓襄說,之前一次要在廈門鼓浪嶼演出,因為颱風的關係,才十分鐘的船程,她足足等了十小時才等到船,「我一個人拎著兩個大皮箱,在風雨中等待船開,那種感覺,真的很像在逃難。」但是也因為這樣的等待,讓陳毓襄彷彿又經過一次粹煉,再大的困難,也搖撼不了她。

前漢諾威歌劇院音樂總監呂紹嘉(右)相當欣賞陳毓襄的演出。(記者趙靜瑜攝)

「如果每一場音樂會都圓滿,那還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呢?」這個回答果然精采,就像她的人一樣,面對每一場未知的音樂旅程,總是全力以赴,妳無論何時在何種場合看見她,她永遠就是在「ready」狀態,一身小禮服,光彩耀眼,彷彿隨時準備好可以上台演奏。

一場以鋼琴家為名的比賽

1993年,陳毓襄參加了沒有年齡上限的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她是剛好達到大會規定最年輕的參賽者。經過四個回合的激烈競爭,連她在內的八位決賽者,都是身經百戰的演奏家,最後是她獲得首獎。一戰成名天下知,該獎不僅因為主辦者是世界知名的鋼琴家波哥雷利奇,也是因為這個獎項的首獎獎金高達十萬美金,折合台幣有三百多萬,是目前最高獎金的比賽,但是更重要的,這個比賽連接了陳毓襄跟波哥雷利奇之後重要而綿密的關係。

波哥雷利奇重出樂壇 收陳毓襄為弟子

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是誰呢?他是二十世紀鋼琴怪才,一九八○年十月,波哥雷利奇與來自三十八個國家一百四十九位好手參加蕭邦鋼琴大賽,不過在第三回合,波哥雷利奇因為違反傳統詮釋方式被淘汰,評審之一的阿格麗希惜才,還因而盛怒拂袖而去,但是波哥雷利奇也因此得到世界樂壇的矚目。波哥雷利奇後來娶了他的老師愛麗絲,女大男小引起樂界譁然,但是妻子逝世之後,波哥雷利奇自此消失在樂壇,就連以往經常聯繫的毓襄都無法得知波哥雷利奇的近況。

波哥雷利奇後來重出江湖,重新舉行演奏會,也開始教學,不過他教學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陳毓襄。

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

波哥雷利奇曾經熱情地說,陳毓襄是他認為「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波哥雷利奇自己師承貝多芬與李斯特的鋼琴演奏系統,但是他從陳毓襄身上看見居然有人跟他一樣,對鋼琴有這樣的純粹與熱情,他也希望陳毓襄可以成為貝多芬的第八代弟子以及李斯特的第六代弟子。這對於陳毓襄來說,也是「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

贏得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固然喜悅,但對陳毓襄來說,能夠跟波哥雷利奇已逝夫人愛麗絲習琴,「才是我得到的最大的禮物。」陳毓襄說,對於波哥雷利奇夫婦來說,「我好像是他們的小孩。」得獎之後兩個星期,陳毓襄就去跟愛麗絲學琴,「雖然外界很多人懷疑波哥雷利奇是不是真的愛上愛麗絲,但是從我跟他們的相處來看,我覺得他們很相愛。」

被封為慈善鋼琴家

從拿到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開始,彷彿注定了兩人亦師亦友的緣分,陳毓襄說,她自己細細回想,發現他們兩人的相識到現在,幾乎都是在「做善事」,她得獎的超高獎金十萬美金,陳毓襄二話不說,就捐給了洛杉磯的佛教道場;之後兩人再度相遇,波哥雷利奇喜歡東方宗教的天性,讓兩人有更多的話題,陳毓襄也因此參與非常多的義演募款音樂會,她現在還多了「慈善鋼琴家」的封號,「這些都是善的循環,讓我開始知道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感情空窗 一切看緣分

陳毓襄笑著說:「波哥雷利奇大概發現我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妳知道的,自己悶著頭太久了,可以找到一個對話的對象,可以互相刺激,也可以互相成長。」陳毓襄說,她自己很認真,也很珍惜這樣的緣分。至於外界有人傳言兩人互有好感,陳毓襄大笑:「這是不可能的。」

這幾年來感情一直空窗,陳毓襄坦言:「已經很久沒有戀愛的感覺,一切就是看緣分,「我怎麼覺得我現在好像不需要。」因為鋼琴已經佔掉陳毓襄非常多的時間,或者也因為陳毓襄越來越活得自在。

「以前我都把自己繃得很緊,得獎之後那十年,是我音樂會最多的時候。」陳毓襄說,以前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行程,總是樂譜一個大皮箱飛來飛去,有時候有些歐洲城鎮根本沒有電梯,陳毓襄就自己提皮箱,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演出,有時候時差還沒有調整過來,就必須上台,「那段時間雖然音樂會非常多,但是身體上的疲憊難以言喻。」

現在陳毓襄已經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想要演奏的音樂會,想要演奏的曲目,最重要的是,已經可以「選擇」不要哪一場演出。「我現在可以前後都幫自己多留一天時間,好好認識這個我演奏的城市,享受一下整個音樂會的旅程。」

公開彈琴秘訣:吃素

非常多的音樂學子都很好奇,就連許多老師也都納悶,陳毓襄彈琴的力道,非常有力,速度與情感都與樂曲都可以掌握的恰到好處,一起到達,到底有什麼秘訣?

陳毓襄毫不隱瞞公開秘訣,「就是吃素。」陳毓襄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吃素多年,陳毓襄反而更加純粹,腦袋輕盈,思想也輕盈,可以到達音樂上的要求,跟作品產生共鳴。

現在陳毓襄又開始恢復練氣功,氣功練好了還要練少林,做個音樂圈的鋼琴女俠,「年輕氣盛,出力都在肩膀;年紀愈來愈長,施力點也開始往下,甚至低至丹田。」陳毓襄說,彈琴要彈到「舉重若輕」,甚至到不接觸琴鍵而可以彈出琴音,這不是沒有可能,「我願意花一生來演奏鋼琴,直到更純粹的音樂出現。」

採訪後記

音樂圈多的是偽善的人,但是每次跟毓襄訪談,總會感覺台灣的古典音樂發展因為毓襄的存在,還有一些希望。獅子座的毓襄誠實地面對音樂,也面對自己,因為她知道,她真正要服侍的,只有音樂。

陳毓襄Profile

學歷: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碩士

師承:國小四年級時赴美求學,師承著名俄裔鋼琴家勒溫(JOSEF LHEVINNE)琴藝系統名教育家ROBERT TURNER,再追隨享譽世界之貝多芬琴藝系統鋼琴名家ARTUR SCHNABEL的嫡傳高足AUBE TZERKO一直到高中畢業。

高三茱麗亞音樂院院長JOSEPH W. POLISI博士到美國西區主持新生分區入學考試,當場授與獎學金並網羅至茱麗亞音樂院就讀,由MARTIN CANIN教授親自指導,一直到碩士班畢業。

演出經歷:十一歲時就公開彈奏浦羅科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十三歲時與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登台演出,接著陸續與蘇維埃聯邦國家交響樂團、列寧格勒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新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電台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亞斯本節日交響樂團、日本九州交響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等上百個以上的樂團聯合演出,演奏會遍布世界。包括世界知名的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華盛頓的甘迺迪演藝中心;她也在亞斯本音樂節、加拿大孟特利爾音樂節、波哥雷利奇音樂節、波蘭國際蕭邦音樂節中演出。

圖片提供/陳毓襄襄、本報資料照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