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讓我們藝起讀書吧》沒有才能熬出輯變成人 團員愛閱讀分享啟發書

沒有才能團員都喜歡逛書店,購買實體書本。(記者胡舜翔攝)沒有才能團員都喜歡逛書店,購買實體書本。(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陳慧玲/專訪

歌唱組合「沒有才能」曾以一首畢業歌《還是要有長頸鹿才能》在YouTube創下222萬次點擊,近期也圓夢推出首張專輯《我終於也變成人了》,3位團員若欣、裴拓、碩美都很喜歡閱讀,也各自向讀者推薦讓他們得到啟發的書。

若欣推薦孤獨培養皿 從鄭宜農文字看到畫面

若欣分享的作品是金曲歌后鄭宜農所寫的《孤獨培養皿》,她談到:「這書講的是每個人長大都會歷經孤獨,體驗不一樣的味道,就像培養皿裡有不同菌絲,以小散文方式介紹故事,很好閱讀,短篇為主,不會像讀自傳。」

這本書也讓若欣覺得有感觸,「想到小時候和媽媽住過宜蘭的鄉村生活,鄭宜農寫故事用字精準又有畫面感,讓我想起宜蘭阿嬤家。」

特別的是,若欣是從鄭宜農的書才去聽她的歌,遇過她本人覺得氣質很特別,「很有內涵,我很嚮往這種氣質。」最近她還帶媽媽去看鄭宜農的音樂劇《妳歌》,「媽媽有看到落淚,覺得可以更勇敢做自己的選擇。」

裴拓走進撒哈拉歲月 讀三毛書找回對醫學的熱情

讀醫學系的裴拓推薦的是媽媽送給他的《撒哈拉歲月》,是已故知名作家三毛的作品,他說:「這是我最近閱讀最有感覺的書,三毛很像沙漠的醫生,剛好我現在也在醫院實習。」

裴拓從書中看到三毛對醫學的興趣,「在沙漠的生活,有些婦女有婦科疾病,像是月經失調也去找三毛,她把從東方帶去的藥品給婦人吃,有改善,讓她更有信心。」

看三毛的書,讓裴拓有所啟發,「看到她對醫學的熱情,會想到學醫的人有時在醫院久了,會少了熱情,好像只是看診、開藥,做習慣的事,她對治療人、幫助人得到的快樂,也影響我。」另外從書中看出三毛很享受文化衝突,裴拓說:「我也喜歡文化帶來的震撼,有機會很想體驗。」

碩美觀看蒙馬特遺書 感受邱妙津文字強烈生命感

讀台大的碩美推薦的是畢業於台大心理系的已故作家邱妙津所寫的《蒙馬特遺書》,他說:「雖然看似小說,實際內容卻像是她的日記,很沉重。」他談到:「以前我常看翻譯文學,但總覺得語感不太對,我想吸收華人作品,有聽說這本書很『難啃』,知道作家是超級敏感,容易破碎、受傷的人,感覺很鑽牛角尖,但看完書可以理解她為什麼這麼做。」

碩美覺得邱妙津的文字很好,「看完滿有收穫,雖然情緒很重,像是她瘋狂自言自語感覺,但她寫的文字漂亮,敘述是有趣的,有強烈生命感,讓我覺得自己的憂傷也沒那麼嚴重,自己變得清醒了!」

點圖放大header
點圖放大body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