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也講「後真相」 新點子重寫經典
2017「新點子劇展」導演高俊耀(左起)、王嘉明、李銘宸合影。
(國家兩廳院提供)〔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去年11月公布2016「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形容詞post-truth(後真相)雀屏中選,這個常用於政治評論的火紅字眼,現在「燒」進劇場,5月登場的「新點子劇展」,就以「後‧真相」命題。
2017新點子劇展不以「忠實」搬演劇本為依歸,邀請導演王嘉明、高俊耀、李銘宸以一位劇作家為主體,通過深入理解與「重寫」手法,展現導演與劇作家積極對話的企圖。
延續前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理查三世》,王嘉明再度改編莎士比亞劇作,剪裁玫瑰戰爭四聯劇──《亨利六世》一、二、三部和《理查三世》,推出《血與玫瑰樂隊》。
王嘉明表示,《血與玫瑰樂隊》延伸《理查三世》的「聲身分離」手法,10位演員同時是樂手,「可能場上只有1、2位主要演員,但是所有的人都在下面很忙地配音效。」
因為演出場地在兩廳院實驗劇場,王嘉明坦承「下手會比較重」,有些前年在單面向大型舞台無法呈現的效果「會比較work」。
高俊耀在研究過英國劇作家哈洛‧品特不同時期作品後,寫出劇本《親密》,描述一個幸福家庭,有一位親族長輩客居家中,一位友朋從遠方來,透過平凡起居探討殖民和身分認同。
高俊耀認為,有題材基礎的「重寫」並不比無中生有容易。哪裡最難?他的回答是「第一個字」!
李銘宸選擇「重寫」法國劇作家戈爾德思1977年發表,台灣無翻譯版本的劇作《夜晚就在森林前方》,推出《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他認為,戈爾德思(1948-1989)是當時的劇場先鋒,作品如《侯貝多.如戈》、《黑人與狗的爭鬥》、《在棉花田的孤寂》,都將創作眼光放在最不被留意,或最不被主流價值接受的人身上,這樣的關注吸引了他。
新點子劇展5月12日至6月11日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購票至兩廳院售票系統。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