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靦腆 用心 飲水思源 楊德昌光耀台灣影壇

■藍祖蔚

楊德昌在1980年代時,曾經是台灣影壇的人氣王,主要就在於他有一張清純的臉蛋,靦腆的笑容,說起話來有時口氣急得像是口吃,卻總是意味深長,反應著他的心靈精算的細緻。

海灘的一天 最時髦的話題

台灣新電影的首部作品「光陰的故事」首映時,他的「指望」那一段把房客孫亞東壯碩的肌肉轉化成高中女生石安妮初識感情世界的幻想與意像,避開了當時只有風花雪月,對白全然不食人間煙火的瓊瑤式風情,震盪了不少對總是陳腔濫調的台灣電影失望的影迷,因為他們發覺了有一群年輕人開始要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說故事了。

接下來的「海灘的一天」更是80年代辦公室男女爭相傳頌的作品,透過胡因夢和張艾嘉的競技,楊德昌細緻紀錄下了台灣從農業社會闖進工商社會的時代變遷和女性意識的覺醒,不談「海灘的一天」的男女感情,不談「海灘的一天」的話題,就不配稱是時髦男女了。

作品扉頁 追思楊士琪

我是在侯孝賢典當房子支持楊德昌拍攝「青梅竹馬」時,才認識他們倆。有一天,人正在中影製片廠趕後製作業的楊德昌,親自打了電話給我說:「我們要在電影片頭加上紀念楊士琪的文字。」

楊士琪是台灣新電影崛起時,一位主跑電影新聞的記者,楊士琪的熱情與勇氣,以及對新導演的不吝支持,讓台灣新電影的導演們都心存感念,他們都不會忘記當國民黨文工會的黨工要求修改「兒子的大玩偶」中「蘋果的滋味」一段時,楊士琪在報社主管的支持下 揭露官僚醜行,扼制了「削蘋果事件」,讓台灣電影創作得能擺脫「健康寫實」的政令文宣包袱,傳達出真實人間聲音的誠實勇氣。

不善言詞的楊德昌一向不多話,他的行動其實就是他的心智運算成果,他的做為就是他殫精竭慮的結果,他不必複述自己對楊士琪的思念,直接在自己作品的扉頁上加註追思文字,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蔡琴興奮秀楊導DIY分鏡表

楊德昌的電影就和他的人生一樣,底層的多重意義,遠超過表面的影像,需要有心人細細體會品嚐。

還記得第一次到「青梅竹馬」現場探班時,就為了一個風吹窗帘的空鏡頭,楊德昌就一磨再磨,一定要窗帘的自然波動感覺,符合了他的需求才肯OK!

那天,「青梅竹馬」的女主角蔡琴看到我去探班還興高采烈地拿出楊德昌的分鏡表給我看,帶著一種偶像崇拜的心情對我說:「你看,每一格畫面都是老楊自己畫 的。」我一頁一頁翻著分鏡表,「青梅竹馬」的紙上腳本就已躍然眼前,當時毫無八卦敏感度的我,完全察知不了蔡琴和楊德昌已墜入情網,聽不出那聲聲讚美,其 實就是戀愛女人的由衷呼喊。一直要到他們傳出喜訊,才恍然大悟。

婚後,蔡琴幾次請我們到他們座落於台北市濟南路的家中去吃飯,我才有更深入的機會見證到導演的創作私密。

家中黑板寫滿對電影的構想

楊德昌家中有一面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他的新片劇情構想,所有的人物特色,彼此的互動關係,都用粉筆勾來畫去,解剖得非常詳盡確實,光看黑板,就好像 看完了一部新片,這時候,你才會明白學理工出身的他,是如何細密規畫著他的每一部新片,不管案子拍不拍得成,該做的事,他從不猶豫,也從不馬虎。

接 下來,楊德昌在籌「合作社」電影公司的時候,還曾經拿出厚厚的一疊前報影印資料給我看,上面都是他在建中求學時期經歷過的小武殺人事件的新聞影本,那就 是後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前期籌備資料,他一頁一頁告訴我當年這場校園殺人事件對他心靈所造成的震盪,我聽著他口沫橫飛地說著自己的少年往事,眼中則是看到了一位夢想家為了圓夢所花的心血和力氣。

牯嶺街少年 氣勢磅礡

後來到了屏東去探楊德昌的班,他正在忙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遇到老朋友立刻就興致勃勃地談起他剛聽到保羅.賽門的「The Obvious Child」的激昂旋律,電影重要,動聽的音樂也是他不忍割捨的人間美麗,看著他有如赤子般的熱忱,彷彿也看到了在他的電影中總是有潛伏的音樂元素在底層跳動的密碼源頭了(楊德昌在「恐怖份子」中的一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處理,不但交代了時代背景,也反應是女主角母女的身世之謎,意境全出,功力非凡)。

後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東京影展只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沒有獲得金櫻花大獎,主因是大陸評審謝晉沒有多予肯定,所以只能和中國電影「過年」並列第二名,老楊的不服氣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過年」是傳統的家庭倫理戲,「牯嶺街少年」則是氣勢磅礡的史詩電影,多年之後,「過年」已沒有多少人記憶的,「牯嶺街少年」則是經典之作,一消一長之間,也算是還了老楊一個遲來的公道了。

紐約看一 一 笑中帶淚

公元2001年,我到紐約採訪李安,卻專程去看了楊德昌的「一 一」,一切只因為老楊不滿意台灣的發行環境以及對待台灣電影的粗俗態度,拒絕在台灣映演「一 一」我們只能專程飛到曼哈頓去看「一 一」,三個小時之後,我們帶著淚水和笑容走出戲院,那是楊德昌的代表作品,怎麼也沒有料到他因為「一 一」揚名國際, 七年內竟然沒有再拍新片,「一 一」是他的巔峰之作,竟然也成了他的最後作品,除了歎息,我真不知該說什麼了。

坎城當評審 力薦台灣電影技術

美國影評人中,紐約客最刁也最難纏,但是他們卻選出了楊德昌的「一 一」是2000年的最佳影片,打敗了一群好萊塢及歐洲大師,揚名國際後,坎城影展立即邀請他擔任第二年的評審,那一年,在他的堅持與說服下,台灣最重要的電影聲音設計師杜篤之獲得了坎城影展的高等技術獎,當年,杜篤之和他並肩作戰, 即使台灣戲院多數不肯投資音響,讓他們精心設計的聲音被淹沒在一片單調雜質中,但是到了坎城,所有的聲音細節都浮現出來了,台灣影人的功力讓歐美影人歎服,心存感激的的楊德昌一旦有了發言權,不忘把榮譽轉贈給昔日的工作夥伴,正因為他是這麼用心,又是飲水思源的人,能以行動在關鍵時刻發揮臨門一腳的力量,正是不善言詞的楊德昌最讓朋友懷念的所在了。

(本文作者為資深影評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你可能還想看 more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