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以色列導演魯比蓋特來台 揭納粹時期同志秘辛

〔記者羅凌筠/台北報導〕以色列紀錄片《親愛的弗雷迪老師》揭密納粹時代的同志秘辛,應第5屆國際酷兒影展之邀,首度來台巡演特映,導演魯比加特(Rubi Gat)17日抵台,將停留6天和台北、台中、台南、高雄4地影迷映後交流,18日他出席台北中山講座,暢談創作理念,和台灣粉絲分享納粹受害者弗雷迪赫許(Fredy Hirsch),在集中營奮戰到最後一刻的正面力量。

德籍猶太人弗雷迪赫許外型高壯俊美,是一名運動員老師,他在納粹時期罕見出櫃,因和其他猶太男同志過從甚密,被抓到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在日託中心照顧600個猶太孩子,保護他們免受殺害,並組織反納粹叛亂活動,卻在行前突然死亡,真相至今仍是不解之謎,魯比加特花了超過4年時間,走訪9個納粹倖存者,搭配大量珍貴影像史料和動畫,拼湊出弗雷迪短短28年的人生。

談到拍片契機,魯比加特表示想讓更多人了解弗雷迪這個無名英雄,在以色列歷史上,同樣是兒權鬥士,科扎克醫師(Janusz Korczak)鼎鼎大名,弗雷迪卻鮮為人知,更因性向遭到汙名化,「有些人說他出於同志身分,才去照顧這些孩子,做出戀童癖這種嚴重指控。」就連他去訪問這些弗雷迪教過的、從集中營倖存的老先生、老太太們,他們現在已經90歲,仍有兩位受訪者不願談到弗雷迪是同志的事情,還有一個老先生激動說:「聽好,弗雷迪是同志,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作為。」

然而魯比加特沒有因此就刻意避開弗雷迪的情與慾,談到最大的挑戰,他說身邊的同事、受訪者都把弗雷迪當神崇拜,當他處理弗雷迪比較爭議的一面時就很棘手,比方說有男學生受訪坦承曾被弗雷迪觸摸大腿,當下男學生站起來走出去,讓彼此冷靜一下,剪接師認為這段應該剪掉,但魯比加特決定保留:「我不要他當神,他是個人,有人性化的一面,他當時就是個19歲的男孩子嘛。」

魯比加特曾擔任英國BBC中東電視頻道的總編輯4年,辭職後投入影像工作,2012年他為一部捷克猶太監獄紀錄片剪接,當他要拍《親》片時,透過舊同事找到弗萊迪的學生,「他的學生引薦給我一個從事新聞業的猶太女士,『她會給你一切你需要的資訊』,我從她那裡拿到一張電話清單,最原始的倖存者就在上頭。」魯比加特說:「我採訪了9個人,其實實際數字更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剪進去,不過有兩個受訪者已經過世了,影片裡的片段不是我訪的,那是史蒂芬史匹柏拍《辛德勒的名單》時去訪問他們,並把影片放在網路上,每段訪問都長達8小時,我從早聽到晚,還真的讓我聽到有關弗雷迪的故事。」

魯比加特說找倖存者很簡單,但去研究納粹大屠殺的史料非常困難,「我花了4年多拍這部片,常常研究完資料後徹夜難眠,我記得有一晚我看到關於毒氣室工作者的故事,心情充滿感傷,還有跟這些倖存者面對面,你以為會看到他們憤怒、激動,沒有,他們就是緩慢地述說這些事情,我想這些經歷使他們更加堅強。」

魯比加特看過媒體上報導台灣的同志遊行是「亞洲規模最大」,他透露:「很多影展邀請我去,倫敦、多倫多、義大利、巴塞隆納,我都推掉了,但他們說台灣,我說好!目前來說這是趟很不錯的旅程,再偷偷告訴你一件事,很少有人這麼說,我很喜歡這裡的天氣。」原來導演皮膚乾燥,喜歡下雨卻很怕冷,台灣濕熱天氣反而對他來說頗舒服的,他也抽空走訪故宮、行天宮,今明兩天將南下和台南、高雄影迷見面。《親愛的弗雷迪老師》特映,導演魯比加特(左)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Asher Yarden 游亞旭(右)。 (記者陳逸寬攝)《親愛的弗雷迪老師》特映,導演魯比加特。 (記者陳逸寬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