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走出喪子之慟 醫生感人分享

記者曹玉玲/專訪

一個12歲的秘魯男孩罹患肺癌,卻忍痛接受化療,拚命想活下去;然而一個13歲天資聰穎的少年卻選擇自殺,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如此強烈的生命對比,全都被紀錄片「醫生」的主人翁—溫碧謙遇上了,一個是自己醫治的病人,一個卻是自己摯愛的兒子,面對這樣生命的苦痛與磨練,溫碧謙沒有閃躲,反而敞開心胸,接受導演鍾孟宏的拍攝,希望將自己失去兒子的故事,讓更多曾面臨生死難關的人感受到:你們並不孤獨。

傷痛父親 心路歷程

鍾孟宏回憶,1996年在他人生最低潮時,由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唸書的女友(現已是妻子)聽到這個駭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資優男孩Felix(溫昱和),在無預警的狀況下,選擇用童軍繩在衣櫃裡上吊自殺,荒謬的是,他的父親溫碧謙是每天都在救人的醫生,當時他就很想拍這位傷痛父親的心路歷程,卻一直到7年後才完成心願。

雖然事隔7年,溫醫生第一次談起過世的兒子時,還是忍不住痛哭失聲,當時他心裡想:「這會是多麼好的紀錄片題材呀!」但是愈拍他愈覺得不對,內心衝擊也愈大,最後決定要以冷靜的手法處理。

分享經驗 集體療傷

傷痛的瘡疤再度被掀開,溫家人可有掙扎?遠從美國回台的溫太太一起接受訪問時表示,台灣人面對死亡、痛苦,經常不願意提起,但是美國人反而會打開心胸,藉由和他人分享經驗,達到「集體療傷」的功效,「因為拍片,我們打開了Felix生前的200多個箱子,裡頭都是他的畫作和收藏品,我們也重溫了他曾經存在過的美好記憶,所以反而要感謝導演。」

Felix為何選擇死亡,無人能解開這個謎題,儘管他生前就對這議題好奇,秘魯男孩在接受溫醫生1年多的化療後,最後同樣在13歲過世,鍾孟宏說,有朋友笑他用黑白底片拍這沉重的主題給誰看?但多場特映會下來,觀眾的熱情讓他動容,現在影片將在本週末上映,還報名了金馬獎角逐最佳紀錄片,他希望這部「療傷電影」能被更多有需要的人看見。

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0800-788995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