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流行消費】當傳統工藝遇見當代設計


象棋以細銀和琉璃的方式呈現。琉璃的通透好似每個角色的靈魂,細銀就如同身上的武器一般。兩邊的人馬蓄勢待發,一場激烈的爭鬥即將展開。

記者張寧馨/台北報導

以透明結構把銀飾懸空內外夾住,讓細膩脆弱的銀飾得以保護。兩側則刻意開口,強調手環的剖面效果。切片的效果,有擷取傳統宗教文物之美的寓意。

這個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策劃、執行的跨界合作案,媒合的過程,有如配對節目《我愛紅娘》、《來電50》般精彩。工藝所匯集8位具代表性的國家工藝得獎工藝家;台創方面找來了8位具國際展出及得獎經驗的新世代設計師,透過自我介紹、認識作品的活動,各自找尋想合作的對象。由於年紀和此活動著重創新的緣故,年輕設計師們顯得特別主動地覓尋有合作默契的工藝前輩,期待透過他們精湛的手法,為新穎的設計點子,注入文化。

這些頂尖人才個個脾氣、個性都不同,要共同創造一件東西實在也不容易。歷經數月共同切磋磨合,以傳統的竹編、蛇窯、藍染、細銀等工藝技術為基礎,完成20件具高度工藝品質並融合原創設計概念的生活作品。

認同傳統文化

負責此專案的台創研究員施承毅對這次的合作案抱持相當肯定的態度,他認為亞洲最珍貴的資產,就是擁有許多精湛的手工藝。施承毅曾參與過類似的印度工藝家合作案,不同的是印度的案子,設計師則來自世界各地。他不諱言,這樣的組合有可能抓不到印度的精髓,但卻能帶來更國際化的觀點。相較於這一次的工藝合作案,由於兩方都是在地人,文化上相近、也無溝通上的問題,但也可能缺少跨文化的觀點。值得讚賞的是,這次合作的年輕設計師都對傳統文化有高度的認同,也想在以3C產品為主的工作領域裡,開啟不同的創作可能。

保留炫目的台灣味

不管是竹編、藍染或陶藝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傳統工藝。而這次的合作裡,有種名為「細銀」的材質,可能會讓大家摸不著頭緒。細銀大多運用在精雕細琢的神像帽飾上。在廟宇眾多的台灣,很常見到。選擇與工藝師林盟振合作的設計師柯迪介,所做出燈飾與手環兩件作品,都是以細銀作為創作媒介。

柯迪介保有初見銀帽滿是震撼的情緒形容著:「第一次看到啟豐銀帽林先生的作品時,對於那種濃厚台灣味炫目熱鬧的銀飾驚艷不已,當下就有個念頭,希望透過光影的變化來烘托這工藝的質感。而Taiwanese Chandelier()即是我對於這個作品的追求。」

有別於西方吊燈中充滿水晶吊飾的光線折射,此盞燈讓不透光的銀飾光澤與紋理自圓環中心緩緩的向兩軸的方向擴散開,而在空間中散發出屬於台灣古典的華麗氣息。

要成就這樣的一盞燈,除了林盟振高超的手藝與支持外(林先生手邊有許多神明銀帽的訂單,而答應神明的作品又不能遲交,導致他後來每天只睡2個小時),柯迪介,融合設計、力學與光學的才能也是這項合作案成功的關鍵。他以一片片展開的方式描繪燈的構造,比例尺寸、電源配置都規劃得相當清楚。即便如此,林盟振師傅還是花了好幾天思索,才慢慢瞭解。

這盞燈讓終日忙於打造神飾的林盟振,有了不同的創作題材;也讓忙於3C產品設計的柯迪介,心之所繫的生活創作,得以發揮。雙方都看到了不同於以往的自己。

文創產業立足國際利器

此專案最特別之處,是在進行創作前,就有市場性考量。特別找來了實務經驗相當豐富的石大宇,在設計與成本評估上給予中肯的意見。之前的「old is new故宮創作案」,後來很難量產,最大的原因是當初僅以發揮創意為前提,設計師們在創作時,並沒有把成本定位考量進去,加上雙方利潤的分配讓設計師覺得不夠公平也不受尊重,讓許多創作量產的構想無疾而終。

這一次的工藝與時尚合作,讓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成立策略合作聯盟,願意每年持續投入政府資源。當前,正在商討品牌授權與量產行銷的後續問題,期待能建立一套好的機制,創造工藝家、設計師與政府單位三方共贏的局面,協助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台灣立足國際的利器。

設計師柯迪介

畢業於加州設計藝術中心學院產品設計系,歷任舊金山Astro Studio與One and Co設計公司,北京Sync2形易開物資深設計,台北BenQ明基設計副理,xrange 十一事務所設計總監。現任IPEVO愛比科技設計總監,是目前少數具有國際行銷與兩岸經驗的華人設計師。作品中常流露美學、科學與人性平衡的個人風格。

柯迪介的阿公是有「烏腳病之父」尊稱的王金河醫師,在進行這個專案時,他台北、台南兩頭跑。一方面關心「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的籌備的進度;一面與同樣是台南人的林盟振師傅研究作品的細節。走過許多國家,柯迪介內心還是保有對鄉里的情感。

工藝達人林盟振

林盟振老師為林啟豐之子,高中畢業後隨父學習銀帽、銀器柳絲至今,曾榮獲國家工藝獎三等獎的「夫人帽」,是林老師參考古代作品,加上自已的創新設計而成,整件作品皆用兩條極細的銀線轉成一條柳線的編織方式製作,嵌上紅綠光澤的人造鑽,顯得貴氣十足,歷時四個月才完成。

印度經驗分享

負責此專案的施承毅參與過類似的印度工藝合作案,提供了很好的比較參考。他認為印度的工藝家比較勇於保達自己的想法,會給設計師意見去修改。而台灣的工藝家比較含蓄,但若答應合作,配合度相當高。

至於後端最複雜的盈餘分配問題,印度的合作案因為一開始就有簽約,所以設計師只拿設計費。還是有部分的收益歸下列三方所有。1、組織工藝家的非營利單位,2、設計師成立的基金,3、工藝家。因為當初所有設計師都有共識要幫助工藝產業發展,所以印度的合作案裡,設計師拿的利潤相當有限。

施承毅認為工藝合作品牌的經營管理要抱持長遠態度,國外大約要7、8年的時間,體制才會慢慢成熟。國內第一次工藝合作雖然成果可期,但後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