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2023台北藝術節 想像萬物共生的生態未來

台北藝術節迎來新人類的全新風貌,將於8月5日登場。(北藝中心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邁入第25屆的台北藝術節迎來新人類的全新風貌,下個月即將起跑,台北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與今年台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共同商議以「萬物運動」為主題,思考在後疫情的時代,如何跳脫人類本位主義,而從萬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台北藝術節《太陽與海》,為威尼斯雙年展2019年一鳴驚人之作,被《紐約時報》譽為「表演藝術過去10年來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將以34噸白沙把北藝中心藍盒子改造成室內海灘。(北藝中心提供)

台北市政府表示,台北藝術節多年來一方面促成國內藝文團隊跨領域創新作品,一方面引進國際展演節目,已建立相當重要的品牌價值,是每年夏天台北表演藝術的盛事。在董事長與策展人的規畫下,今年的節目扣合世界人類最關心的環境主題,精選20檔作品,包括2019威尼斯雙年展金獎得主、巡演全球都一票難求的《太陽與海》的亞洲首演、用音樂與植物溝通的《給植物的音樂會》,及3齣全新創作的《脫殼》、《百葉》、《SUPER》,從音樂、舞蹈、戲劇等不同形式,呈現人與萬物的共生關係。

台北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說:「北藝中心做為一個新場館及台北藝術節做為面向全球趨勢的當代表演的前哨站,永續是不能迴避的責任,身為首都劇場的領航人和劇場藝術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地球永續的課題,透過表演藝術者對環境的敏感度,將理念與創作力結合。在跟人中討論後,我們決定把這次藝術節定位為『萬物運動』,以『非人類中心』的思維,建立一個與萬物平等,共生共榮的未來。」

台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也說:「這是一個關鍵時刻。此刻接下台北藝術節策展人的工作,當思考在疫情過後,台灣在地緣政治以及當代藝術場域裡如何能夠跟世界重啟對話,是我的首要任務。過去3年疫情教會人類,世界會有停止正常運轉的時刻。在人類按下暫停鍵後,萬物又如何重新運動?舊秩序被顛覆後,新常態的藝術行動是什麼?故此時台北藝術節以倡議『非人類中心』的生態思維,把『人』的自我定位拉回至各種非人類空間。邀請觀眾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重新想像一種新的生態系統,透過表演藝術返身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及其與生而為人的我們之間的共生關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