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已故導演陳俊志獲卓越貢獻獎 北影特映同志片

台北電影節將放映紀錄片《美麗少年》。(台北電影節提供)

〔記者吳琬婷/台北報導〕台北電影節將在17日公布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今(14)日首先公布「楊士琪卓越貢獻獎」得主,為去年底驟逝的紀錄片導演陳俊志,他曾多次為弱勢族群發聲,並為錄像工作者爭取權益,促使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作出改革,讓膠捲以外的影片素材也得以被鼓勵,在國際發光發熱。台北電影節將在影展期間特別放映他曾於第二屆台北電影獎獲商業類年度特別獎的的紀錄片《美麗少年》及吳慷仁、周孝安主演的劇情短片《沿海岸線徵友》,並邀請楊力州導演以多年好友及紀錄片導演的觀點出發,與影評人聞天祥進行焦點對談,藉本次放映緬懷英年早逝的影壇才子。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以電影記者楊士琪勇於對抗體制的精神,鼓勵擁有獨立創新精神的電影工作者。評選委員認為,陳俊志完全體現了楊士琪「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勇氣與風骨,他有著一顆柔軟又堅強的心,不光拍攝紀錄片為社會公義發聲,更挺身參與眾多社會運動,即使到了生命最後一段時間,仍不斷燃燒自己,把他的影像創作,像武器一樣帶到社運領域,為正義所抗爭。

陳俊志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電影研究所電影製作碩士,他在就讀大學期間就開始投入電影製作,1997年與陳明秀合作拍攝第一部紀錄片《不只是喜宴》,以記錄作家許佑生的同志婚禮為題材,獲得超過15個國際同志影展的邀請,卻因當時新聞局對於錄影帶電影、紀錄片及同志主題的歧視而不願補助,陳俊志多次陳情,呼籲並進而抗爭,直到當時的行政院讓步改革調整,也促成了「國產錄影節目帶參加國際影展輔導要點」於1999年通過實施。

已故導演陳俊志獲「楊士琪卓越貢獻獎」。(台北電影節提供)

長期關注性別議題的陳俊志,於1998年完成的《美麗少年》,不但進入華納威秀(現為信義威秀影城)和學者影城放映,是台灣首支紀錄片上院線的電影,更打破當時紀錄片被認為沒有票房的刻板印象,締造當年國片票房第三名的佳績,後續更是持續創作了多部同志相關題材的紀錄片,如《幸福備忘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台》等,並且多次獲邀於國內外多個影展做放映。

除了影像創作外,陳俊志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為弱勢發聲,包括「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冤獄案受害多年的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等人;並曾以文學創作〈人間.失格──高樹少年之死〉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並改編為舞台劇。縱橫文學與影像世界,陳俊志燃燒自己,為台灣留下了精彩且重要的作品。

台北電影節將於7月13日晚間的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頒發此獎項。更多放映及活動資訊請上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Instagram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