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創意工作術〉想磨尖創意,就必須挑戰困難的抽象概念

如何訓練創意?我想,除了閱讀或許得更進一步,去挑戰困難的抽象概念。(圖/雨樹)[上班一族/文/陳夏民]從事出版業多年,自認最擅長的便是「創意行銷」。如何訓練創意?我想,除了閱讀或許得更進一步,去挑戰困難的抽象概念。

▍鑽研經典與理論 夯打創意基石

其實,我本來不愛閱讀。讀書時期大大小小的考試,把我的閱讀胃口全部搞壞了。但我始終是個會逼自己讀書的好學生,也就順利畢業。上了大學,讀了英文系,還是維持著好學生的習慣,盡量讀書、準時交作業,但大學與高中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閱讀的文本不再是單篇單篇的文章,而是一整本又一整本的書。

一開始,英文閱讀能力不好,得找中文譯本閱讀。但在久而久之的訓練之下,好像也養出閱讀的耐性。當然也曾遇到腦袋知道很重要,但身體就是無法接受的書(例如,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幸好在將近二十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成功讀完了),但還是逼自己讀一點,讀不完也就算了。慢慢地,隨著字典愈翻愈爛,我能從單篇的詩、小說,一路讀到長篇小說,甚至是莎士比亞用古英文寫成的各個劇本。

英文系課程幫我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上課時,老師們會提醒我們閱讀時遺漏的重點,而同學們則會找到更厲害的詮釋角度。雖說還是很嫩,不過能確實感受到有所進步。但真正讓我脫胎換骨的,或許是大四時修的「文學批評概論」。

那一門課的教科書有好幾種不同的文學理論,從古典一路排到當代:二元對立、歷史主義、酷兒/女性主義、精神分析等。每讀完一個章節,腦細胞大概就壞死不少。更刺激的是,每讀完一個文學理論,就必須拿莎士比亞的經典《李爾王》來解析。於是,每一個禮拜我都要和小組成員先討論閱讀的理論,上完課之後,再與成員相約討論一次《李爾王》,從其中的二元對立關係,一路分析到角色之間的各種行為模式。那一年下來,我與同學們幾乎要把《李爾王》給背下來了。

▍保有廣博觸角 維持敏銳思路

當時沒想過,學那些理論到底對未來有什麼幫助,只是跟著課堂要求一路讀下去而已。但這些困難、抽象的理論,以及堆疊在其上,一次又一次的課堂討論,都讓我的思路變得敏銳,有機會看見文句之間的縫隙,讓創意見縫插針,有所發揮。

例如編輯書本時,我會先閱讀稿件,之後列出書中所有關鍵字、意象,將之排列組合後,再與設計師討論,企圖讓書本的裝幀能夠呼應文本,同時我也會與作者相談,希望他透過該意象,寫出一個新的作者簡介,用以呼應書的本體。另一個例子或許更加具體:日前我安排一位詩人與小說家對談,一開始,我只想讓兩人針對性別平等相關議題對談。準備過程中,我找到智利男人穿著西裝織毛衣、荷蘭男性官員們手牽手的新聞,兩者都是呼籲性別平等的活動。反覆閱讀照片與新聞後,我發現打毛衣與手牽手其實都是「兩個個體接在一起」,於是,便邀請兩人打毛線、為彼此圍圍巾,之後再牽起手在某戶人家門口拍照,視覺照片上如此安排。而文字採訪上,就請採訪者在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互動外,強調靈感與文字之間的接合。這篇報導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卻能看到文本與視覺環環相扣,流量也好,我為此相當自豪。

如今,我還是保持著大量閱讀的習慣,但讀得更雜更廣,只求不偏食。當然,我仍會遇到怎麼讀都覺得身陷百里迷霧的文本,但不會逃避,盡力思考過,那些花費在解決難題上的心力,終究會在某些時刻浮現腦海,為將來的自己引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