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積家製錶180年關於時間 無所不能

積家錶廠大門,以及將JL描繪成擒縱叉的商標。

記者方惠宗/瑞士報導、攝影

現在的積家錶廠。

機械機芯的心臟、擒縱裝置,當中有個微妙的零件,叫做擒縱叉,也被稱為「馬仔」,機械錶正常運作時的滴答聲,就是從擒縱叉而來。

我透過擒縱裝置部門的顯微鏡,看見被用作棘爪的長方形紅寶石,正要被銜接於擒縱叉的兩翼。這道細小微妙的構造,將大大影響整個擒縱系統的作用。

積家(Jaeger-LeCoultre)曾是率先自行生產和組裝擒縱叉的錶廠,如今也是少數保有這項技術的錶廠。這項工藝非常細緻,要求精確無誤。一枚擒縱叉的生產、裝飾到組裝,要經過22道工序。

來到這個核心部門前,克萊兒(Claire Gilbert)已經帶我穿過錶廠裡好幾道長廊。我忘記數算到底登上了第幾層樓,只記得不斷的從建築群之間的空中走廊越過防火巷,而這家規模龐大的高級製錶廠,披著厚厚白雪,隱身在山中。

蠢蠢欲動 慶賀180年

克萊兒是積家錶廠擔任公共事務的負責人,正與未婚夫籌備結婚大事。然而,在積家創立180年之際,她得專心清點這大工坊裡難以數計的機芯,預備在創廠原址的展覽與慶祝活動。

「你有沒有發現,擒縱部門的工藝師清一色都是女性?」克萊兒挑起我好奇。

「一方面,男性工藝師對這裡好像興趣缺缺,對機械構造比較感興趣。」她解釋:「而這部門需要充分的耐性,女性剛好比較有此能耐。」

製造擒縱裝置的投資成本很大,許多錶廠都仰賴專門供應廠。

可想而知,想要實現規模生產、標榜自製機芯的錶廠,往往會在這小到快看不見的環節前面止步了。

如此看來,這座位在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擁有居民三千的Le Sentier村莊的大工坊,將「Jaeger-LeCoultre」中的「JL」描繪成擒縱叉當作商標,也就理所當然。

難以超越的紀錄

在裝飾藝術(Art déco)風格盛行的1920至1930年代,101珠寶錶的前身Duoplan腕錶(1925年)、恒動的Atmos空氣鐘(1928年)與Reverso腕錶(1931年)相繼問世。這些創作寫下鐘錶歷史,直到現在都是公認的經典。

我的Moleskine筆記本的夾層裡有一小袋腕錶齒輪零件,是克萊兒在錶廠給我的紀念品。這些小玩意能輕易的讓我想起他們如何影響瑞士製錶業,以及大工坊的工藝資產。

積家錶的豐功偉業讓人回味,作風低調又是另一回事。當他們把最上等的標準當成工作習慣,讚美之詞只會留在別人口中。

1000 汝山谷規模最大的高級製錶廠,員工超過一千人,可稱為製錶師的至少200人。

1242 製造出最多機芯種類的錶廠,目前是1242枚。這項驚人的數據還在增長。

398 已取得398種特殊專利。

19 包括6種複雜功能在內的19種功能,2006年發表的Reverso Grande Complication三面腕錶是最複雜功能腕錶的紀錄。價約台幣16,499,000元。

978 積家搭載978機芯Master Tourbillon陀飛輪腕錶在2009天文台計時大賽奪冠,是最精準的陀飛輪錶。它還有個非常合算的價格:約台幣100多萬。

101 1929年,Duoplan系列中的機芯「Calibre 101」,創下世上最小機械機芯的記錄。

1000 腕錶必須通過一系列長達一千小時的測試,甚至比瑞士官方天文台(COSC)制定的更嚴格。積家錶廠模擬各種實際情況,對腕錶成品進行測試。

1 別無分號的Atmos空氣鐘製造商。細微的溫差是運轉的能量,只要室溫有攝氏一度的變化,就足提供座鐘連續運轉兩天的動力。

Antoine LeCoultre 時間之父

積家的創辦人Antoine LeCoultre(安東尼‧勒考特,1803~1881)是家族在16世紀移民至此的第十代子孫;他的祖先是躲避宗教迫害而移民至此的法國基督教新教徒,最早可追溯到文人Pierre LeCoultre(約1530~1600)。

LeCoultre家族建立Le Sentier小鎮,家傳的打鐵鋪讓Antoine LeCoultre領略冶金奧秘,還與父親一同研發出新式合金,提升音樂盒振動簧片的音質,更為後來的剃刀業奠定基石。

工坊到專業鐘錶廠

「成功發明了車削鐘錶齒輪的機具,Antoine LeCoultre於1833年成立自己的工坊,是積家錶廠的前身。」克萊兒以史料說明原本小規模的工坊,如何成為汝山谷的專業鐘錶廠。

克萊兒說:「Antoine LeCoultre接著發明多項儀器、裝置,對提升精準度有貢獻,包括1844年的微米測量儀,是史上第一部能夠測量微米的工具。還有1847年的無匙上鏈裝置,不需透過上鏈鑰匙就能進行上鏈與調校的步驟。」

當時鐘錶業仍委託家庭代工,Antoine和自己的兒子Elie(1842~1917)完成一項空前創舉:將錶匠們各自的才華凝聚在一起,以半機械化方式製作機芯。

1888年,LeCoultre錶廠規模已達500名員工。1860到1900年間推出350多款不同機芯,獨步錶壇。其中半數是複雜功能機芯,包括99枚各式問錶機芯、66枚三問錶機芯、以及128枚計時碼錶機芯,另外還有33枚兼備計時與問錶功能的機芯。同時具有萬年曆、計時碼錶及三問錶功能的時計,也陸續誕生。

Jaeger-LeCoultre品牌誕生

1903年,來自巴黎的法國海軍專屬鐘錶師Edmond Jaeger(1858~1922)帶著獨家的超薄機芯設計,前來瑞士尋找有能力製作的廠家。當時在LeCoultre & Cie錶廠掌管製造部門的Antoine LeCoultre之孫、Jacques-David LeCoultre(1875~1948)接受了這張訂單。

戲劇化的是,這兩個人一拍即合。

Jacques-David LeCoultre和Edmond Jaeger惺惺相惜,攜手打造精湛的超薄系列。最薄的一款,搭載厚度僅1.38毫米的LeCoultre 145型機芯。後來兩位製錶家涉足腕錶領域,初試啼聲就有劃時代的創作。這個關係也促成了積家「Jaeger-LeCoultre」的品牌誕生。

因著LeCoultre與Jaeger,懷錶過渡到腕錶的技術挑戰逐漸被克服,腕錶的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優秀的鐘錶師傅紛紛開始研製尺寸小巧的機械機芯,力求美感與技術內涵。

SIHH 2013

新發表

積家大工坊慶祝創立180週年,在今年SIHH日內瓦錶展發表「Tribute to Antoine LeCoultre」(向安東尼‧勒考特致敬)紀念腕錶系列。腕錶線條與表面加工細節,體現他們源遠流長的傳統。

Master Ultra Thin Jubilee

超薄大師系列紀念腕錶

世界上最纖薄的手上鏈機械腕錶。鉑金錶殼(39mm),849型全新手上鏈機芯。

Master Grande Tradition Tourbillon

Cylindrique à Quantième Perpétuel Jubilée

超卓傳統萬年曆圓柱游絲陀飛輪大師系列紀念腕錶

鉑金錶殼(42mm),985型全新手上鏈機芯。

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yrotourbillon 3

超卓傳統球型陀飛輪3大師系列紀念腕錶

鉑金錶殼(42mm),176型全新手上鏈機芯。

部份圖片提供/Jaeger-LeCoultre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你可能還想看 more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