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個重點 鑑賞古董珠寶

Van Cleef & Arpels Heritage典藏系列Four leaf clover耳環,1954年。手工編織的黃K金花瓣,有著自然的陰影,讓花瓣更為立體。

〔記者林欣若/專題報導〕

重點1:古董珠寶的手工感彌足珍貴

古董珠寶從設計、寶石切割、金工都流露出一種時間淬鍊的歷史感,是現代珠寶少有的韻味,這幾年時尚圈大吹復古風,珠寶也不斷從過去的經典取經,復刻作品不少。

資深珠寶文字工作者黃尹青表示,即使復刻得再精準,仍然無法百分之百重現古董原味,市面上有許多「仿古董」作品,如果不想被誤導,得先弄清楚珠寶的歷史脈絡,例如鉑金或黃金應該出現的年代?裝飾藝術風格開始的年代?因為珠寶是歷史的縮影,和時代緊緊相扣。

黃尹青建議,也可以從寶石切割和金工分辨古董珠寶,除了蛋面切割(Cabochon-cut),其他包括枕形切割(Cushion Cut)、橢圓形切割 (Oval Cut)、玫瑰式切割(Rose cut)都是比較古典的切割方式,圓形明亮式切割就非常現代;現代珠寶有許多製作細節靠機器完成,例如金屬表層拋光,古董珠寶則有許多編織、打磨、敲槌這些耗費人力的金屬工藝,每一次人工敲槌和打磨的力道都不同,因此會在金屬表面形成不同的痕跡和陰影,看似不完美、卻是獨一無二的瑕疵,許多品牌在成本考量之下已不再使用這些耗時的金工技巧,古董珠寶的手工感彌足珍貴。

復古枕形切割

Tiffany & Co. Schlumberger Ribbon Rosette黃鑽鑽石項鍊,1961年。中央主石黃鑽採枕形切割,又稱老礦式切割(Old mine cut)或「復古枕形切割(Antique cushion cut)」,是現代圓形明亮式切割的前身,在18世紀相當流行。

蛋面切割

蛋面切割是最古老也最經典的切割方式,倚賴精巧的塑形與拋光才能帶出寶石最美好圓潤的角度與光芒,寶格麗許多珠寶作品靠工匠手工切割和打磨,成就寶石的光潔無瑕。

重點2:投資古董珠寶 寶石是重點

在各大拍賣會上,古董珠寶以驚人高價格落槌的例子屢見不顯,例如2020年七月香港富藝斯(Phillips)珍貴珠寶及翡翠拍賣會上,一枚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於1953年推出的戒指,鑲嵌一顆12.55克拉 D/IF Type IIa鑽石,最後以879萬港幣(約3,257萬台幣)成交;在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上,一款寶格麗手鐲鑲嵌一顆13克拉的祖母綠,最後以812,500萬港幣(約310萬台幣)成交,這兩件成交作品都有共通點:主石質量均優、出自名牌。

Harry Winston鑽石戒指,1953年。(翻攝自www.phillips.com)

Harry Winston鑽石戒指,1953年。(翻攝自www.phillips.com)

BVLGARI Lion Mask手鐲,黃金鑲嵌鑽石、紅寶石、祖母綠。(翻攝自www.sothebys.com)

邦瀚斯(Bonhams)大中華區董事長胡瑞表示,古董珠寶確實是一門好投資,撇開個人審美和特殊情感,單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古董珠寶,應該回到珠寶最務實的本質,也就是寶石本身。罕見、稀缺、質量均優的寶石,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絕對不會低,尤其在許多礦場已過度開採、宣布封礦的情況下更顯珍貴,例如邦瀚斯2020年12月的拍賣會上有一只藍寶石和鑽石胸針,其鑲嵌的藍寶石來自印度喀什米爾,未經加熱處理,擁有飽和均勻的顏色、高度透明,以及精細比例的切割,這樣的珍品不論是保留作品原始的樣貌,或是取下藍寶石另作設計,都非常適合,大品牌的作品在挑選寶石有一定的流程和嚴苛標準,這也是名牌古董珠寶在拍賣會上受歡迎的原因。

喀什米爾藍寶石鑽石胸針,約1910年。(翻攝自www.bonhams.com)

此外,名人光環也有加分作用,例如好萊塢明星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前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 )都是有名的珠寶收藏家,這些名人配戴過的作品在拍賣會上也非常受歡迎。

圖片提供/BVLGARI、Cartier、Tiffany & Co.、Van Cleef & Arpels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