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Secrets of Crowns 王冠的秘密

Cartier 1902年製作的王冠,買主是美國鋼鐵巨賈繼承人Lila Vanderbilt Field,渦卷式線條極富當代風格,同時也顯得俐落。

記者王瀅娟/台北報導

1809年Chaumet創始人Nitot使用拿破崙時代流行的浮雕與珍稀的珍珠製作的王冠。

即使生於民主時代,我們對王室的興趣依然不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王子或公主的夢想,象徵貴族的王冠,更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王冠可不只是頭上戴著閃閃發亮的東西,現在,就一起探索王冠的秘密吧。

Cartier 1936年製作的王冠,大膽採用雕成棕櫚葉的綠松石,極具異國風情。

Crowns’ Style

Chaumet的重要收藏波旁-帕瑪王冠曾由名模Stella Tennant佩戴拍攝形象廣告,1919年的設計現代看來依然時尚。

多變的王冠風格

王冠被視為富貴的象徵,如美國億萬富婆Barbara Hutton佩戴Cartier 1947年製作的王冠,與當時購得的名鑽「埃及司令」合影。

在古希臘時代,體育與音樂比賽的優勝者會贏得王冠;羅馬帝國時代,王冠與髮帶代表絕對的權力,與帝王息息相關。此時期的王冠多為純金冠,偶爾有琺瑯或有色寶石裝飾。

Cartier 1905年製作的王冠,8個渦卷造型線條中為玫瑰花裝飾,四周並有葉片連結,是非常典型花環年代的王冠。

羽飾月桂葉

Chaumet 1860年製作的三色瑾王冠,每一朵都可以取下當胸針,顯示當時已開始對王冠多功能的要求。

拿破崙自立為王,在自己的嘉勉典禮上使用許多希臘羅馬時期的符號,並贈與王冠給皇后約瑟芬;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王冠與婚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約瑟芬與第二任瑪麗皇后均有戴著王冠的宮廷畫像。此時期的王冠風格講究對稱、輪廓清楚,飾有源自希臘羅馬的代表主題,特別是月桂葉,其他還有豎琴、希臘拱心石、橄欖葉、葡萄藤等;羅馬時期流行的浮雕玉石與凹雕玉石也是王冠上受歡迎的裝飾。

現代王冠的佩戴不限於正式場合,如女星Caterina Murino便以休閒裝扮搭配Chaumet「網住我…若你愛我」系列王冠。

花草蝴蝶結

王冠常與婚姻連結,如1951年伊朗國王與Soroya皇后結婚時便贈與王后此頂Boucheron製作的王冠。

拿破崙王朝滅亡後,波旁王朝復辟,其他歐洲國家也積極恢復貴族的昔日榮光,對正式場合珠寶的需求不減反增。此時流行在王冠上加羽飾,月桂葉等經典造型;然而Chaumet當時的主事者Fossin另闢蹊徑以大自然花草為題,花朵水果、花束與蝴蝶結等都成為設計,花朵並鑲在會震顫的彈簧上,看來如鮮花般美麗。多功能的設計也是此時期的設計要點,如拆成手環、胸針等。

1939年埃及公主Fawzia下嫁伊朗王儲時,Van Cleef & Arpels為她製作成套的婚禮珠寶,包括王冠。

翅膀浪漫主義

19世紀中葉開始,浪漫主義盛行,王冠主題紛然並陳,從傳統象徵王權的棕櫚葉、自然寫實主義到路易十五、十六喜愛的蝴蝶結、緞帶等,都可見於此時期的王冠上。20世紀初,美好年代(Bell epoque)達到頂峰,王冠浪漫到極點,大量的漩渦結合花草,翅膀是此時期常見的主題。

幾何時尚派

1918年後,設計分為2派,一派走傳統浪漫路線,一派走摩登時尚路線。摩登派的王冠採用簡潔的線條,主要為幾何圖形,加上顏色、透明或不透明、蛋面與刻面的對比,受裝飾藝術影響甚深。多用途設計依然盛行,除了可拆成胸針或手環,也流行戴在脖子上。1930年代,為配合時下的長捲髮型,王冠的造型也比較具女人味,而且習慣高高的戴著,像個光圈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依然持續有人訂製王冠,樣式就簡單多了。

Crowns’ Weight

王冠其實頗重

華貴的王冠人人想戴,但要戴它還要有點本事。早期鑄造與鑲嵌技術均不進步,用金量大的結果讓王冠重量超乎想像,沒從小「練習」可沒辦法戴著優雅地走路,更不用說參加宴會了。美國商業與旅館女大亨Marjorie Post曾買下一頂瑪莉皇后戴過的王冠,有次要戴著它出席白宮的宴會前,還特地戴著它在家練習走路,才不會在宴會上一路「抬不起頭」出糗。

20世紀初因為鉑金的運用,讓王冠脫胎換骨為「輕量級」,細細的鉑金便足以牢勞抓住貴重寶石,讓鑲座幾乎隱形,還可磨成顆粒與鑽石一同閃耀,許多古老家族的傳人紛紛帶著家中笨重的王冠來重新設計為現代的樣式。1918年後鉑金鑲座更簡化到只剩支架,讓寶石成為主角,王冠重量也就更輕了。

Crowns’ Destiny

昔日的霸權,今日的夢想

帝國時代只有王室貴族可以戴王冠,後來演變成位高權重的人在重要場合沒戴王冠會被視為不得體。如英王愛德華七世熱愛儀式,無論到哪都要戴合適的王冠。有次,嫁給Marlborough公爵的富婆Consuelo Vanderbilt進皇宮卻沒戴王冠,竟被愛德華七世「遣返」回家。

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帶來一連串新富階級,商人與百萬富翁也加入王冠訂製的顧客行列之中,可以看出王冠已從貴族流傳到尋常百姓。1918年後,歐洲與美國上流社會的人喜歡傳統路線設計的王冠,英國人甚至偏好戴自美好年代或更早前家傳的王冠,顯示自重身分的心態。

王室式微,戴冠的時機也不再侷限於正式場合,配戴者也延伸至好萊塢明星與名流。對現代大多數人來說,王冠代表的,毋寧是一種兒時成為公主的夢想,許多女生都期待在自己的婚禮上,被「加冕」的那一刻。

Leading role

唯一的主角 鑽石

自拿破崙時代開始,鑽石便是王冠上最耀眼的主角。鑽石吸入光線後再反射出閃耀光芒的特質,讓統治者一戴上便吸引週遭所有人的目光,鑽石王冠成為社會霸權不可或缺的武器,有色寶石也僅用以陪襯點綴。

當婚姻與王冠產生連結後,女生更是希望能在婚禮上戴鑽石王冠,成為典禮中唯一的女主角;1867年南非鑽礦被發現,與20世紀車工技術的進步,讓鑽石更能滿足女生的公主需求。

鑽石王冠的效果有多好呢?如之前曾提到的女大亨Marjorie Post,雖然在家穿睡衣練習戴王冠走路看起來很蠢,但當時在場的朋友Anthony Buckley曾寫到:「即使尚未穿上晚禮服,她已然美艷不可方物。」是否也讓你看得很心動呢?

王冠名詞解釋

指涉王冠的原文相當多,一般我們最熟悉的Tiara是統稱,最正統的就是指帝王與皇后戴的王冠,另外還有很常見的Aigrette,法文原意是白鷺鷥,想當然爾這類王冠看起來就像白鷺鷥的腳,細細的一根上面鑲嵌寶石與羽飾。另一個是Bandeau,法文原意是帶子,顧名思義即為戴在前額的頭飾。本文為避免閱讀上的困擾,統一以王冠稱之。

圖片提供/Chaumet、Cartier、Van Cleef & Arpels、Boucheron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