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澎湖713事件 不為人知的生命歷程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目前正舉辦「山東流亡學生與713事件70週年」特展,為促進公眾對這段歷史的關注,昨日人權館特別邀請事件當事人及家屬參觀展覽,並舉行「我的1949」座談,除了由713事件當事人蔡敬儀、孫法寬親自分享關於事件的經歷,也讓其他前輩與參與民眾進行對談交流。

1949年爆發的「澎湖713事件」,又稱「山東流亡學生案」,為一群自中國山東一路南下的流亡學生,從廣州乘船抵達澎湖,原本能夠就地念書的他們,卻被當時國民政府強制編兵,因此造成抵抗的學生傷亡,甚至有人因被羅織匪諜罪名逮捕、槍決,此事為白色恐怖時期牽連人數最廣的案件,因有「外省人的228事件」之稱。

展覽主軸分為《我們要讀書!—那些年,山東學生的流亡》、《「澎湖713事件」與「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直把它鄉作故鄉—「山東」過「台灣」》、《曲終人未散—記憶與真相》四大單元,透過展出的學生證、兵籍史料、出版書籍、口述影音歷史等,呈現山東流亡學生的脈絡與生命故事。

事件當事人孫法寬、蔡敬儀座談會上分享當年逃離山東的路途過程,想起事件發生前晚,孫法寬表示,所有學生均感受到「隔天」一定不好過,後來當時的澎湖防衛部司令李振清向他們喊話:「你們不當兵誰當兵?餓你們3天看你們當不當!」由於大家逃難過程一頓飽飯都很難吃到,因此相當怕餓不敢反抗,但有反抗的學生遭刺刀刺傷,孫法寬也強調「我們流亡學生絕對不是匪諜!」。

蔡敬儀女兒蔡筱穎也提及,學生們離開家鄉的過程相當辛苦,包含當時有煙台中學的學生曾提及「台灣剛發生過228事件,這一去是否生死未卜?」另外他們也要面對語言不通以及生活困難,例如從北方的麵食到南邊吃米飯的環境,凸顯了流亡期間的適應問題,進一步加深了路途的艱辛。

「和解的前提,是對歷史的了解」館長陳俊宏表示,人權館於去年5月成立,作為典藏和教育研究的博物館,目前已經累積560多名人員的口述歷史,及60多位的影像紀錄,人權館的使命,即為要讓下一代年輕人知道過去台灣所發生的事情。特展持續到11月3日,人權館及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未來也將於兩地舉辦多場講座、課程、比賽等系列教育推廣活動,詳情可上官網查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