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縮時保養 膜力再現》成分專家這麼說

吳珮瑄 博士

記者邱巧貞/台北報導

亞洲女性向來愛敷面膜,除了片狀面膜外,敷面劑類型的面膜也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像是在炎炎夏日中,兼具清潔毛孔及保養效果的泥狀面膜,或是具沁涼感的水凝膜、晚安面膜,還有熟齡肌最需要的潤澤型乳霜面膜……,想知道塗敷式面膜該怎麼用?以下請到成分專家吳珮瑄為你解答。

【專家解答】

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 吳珮瑄 博士

Q:面膜「即效保養」的作用原理?

不論是片狀濕布面膜或是塗敷式面膜,其原理都是透過密閉式敷療的保養原理,阻隔外界空氣、讓皮膚表面溫度上升、毛孔張開,提高當中的活性成分滲透至肌膚底層。

Q:塗敷式面膜的大致類型?

基本上,敷面劑可以分為「保養型」及「清潔型」兩種類別。舉例來說,清潔型面膜當中不論是添加黏土、高嶺土、海藻土、火山泥……,敷上後,當中的火山黏土會逐漸乾掉、肌膚感到有點緊繃,而達到阻隔封閉的效果,此時隨著毛孔舒張,皮膚上的皮脂、汙垢會被面膜的基質吸收掉,然而,清潔型面膜中亦能添加保養成分,在清潔之餘,還提供保養效果。

而另一種保養型的塗敷式面膜,不論是乳霜狀或是凝膠、凍膜狀,當中都有添加油脂、蠟或高分子膠,以達到阻隔外界空氣的效果。

Q:為何建議敷面膜時要敷上一定的厚度?

乳霜狀或水凝狀面膜要貼敷在肌膚上,會添加成膜劑,像是加入高分子膠或是蠟。然而,多數的有效成分都是液體,皮膚的角質細胞間隙約50奈米,除了植物萃取、胜肽等小分子成分外,若是加入其它如玻尿酸、膠原蛋白、彈力蛋白、水解大豆蛋白、水解小麥蛋白等成分,分子量皆超過5000 Dalton,是進不去肌膚裡層的。

要讓面膜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滲入肌膚裡層,藉由滲透劑的幫助會更好,像是以微脂囊包覆有效成分或是奈米粒子。

此外,塗敷面膜時,建議敷的厚度要以能夠完全覆蓋毛孔為原則,一方面可強化密封效果,加強有效成分的滲透;另一方面,敷的量多一點,也等於能提高當中有效成分滲入的機率。

Q:塗敷式面膜與濕布面膜的差異?

每款面膜除了當中所含的保養成分及目的不同外,在劑型上,塗敷式面膜可以同時傳達油溶性及水溶性的保養成分;而片狀面膜因要濕敷在臉上,所以在那片面膜紙上包覆的成分一定要「流動性強」,常見如透明精華液、化妝水外,也有的片狀面膜是蘊含乳液般的劑型,雖然片狀面膜中也可以同時兼具水性及油性成分,但基本上,片狀面膜當中至少要8~9成都是水性成分,如果當中的乳液太稠,那片面膜紙就無法完全浸潤吸飽有效成分。

Q:面膜的「沁涼感」,有實際護膚作用嗎?

人體體溫每上升1℃,油脂分泌量約增加10%,在炎炎夏日中,敷上面膜後能降低體表溫度是好的,但要注意降溫並不等於控油,敷上面膜後的沁涼感,可能是當中添加了薄荷腦、酒精、乳酸薄荷酯等成分,其效果就猶如你從很熱的戶外進到冷氣房,頓時感覺到涼爽、皮膚油脂分泌減少,但這只是短暫的假象。若要真的能達到控油效果,面膜當中必須使用杏仁酸、水楊酸(敏弱肌請先試用)等酸類成分,天然植萃或是膨潤土等黏土類成分。

Q:塗敷式面膜的使用技巧?

清潔型的泥狀面膜塗敷時間,要視其當中所含的土質百分比,基本上,面膜快要乾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洗掉,順便帶走肌膚上的老廢角質,但要注意清洗時不要拉扯到肌膚紋路。

此外,從塗敷式面膜的產品外觀就能窺得當中的油脂比例,若當中所含油脂愈多,外觀看起來也就愈白、愈不透明,例如許多貴婦品牌就會推出乳霜狀面膜,適合乾性肌膚以及需要油脂滋潤的老化肌;反之,質地愈透明,所含油脂愈少,觸感清爽,痘痘肌也能使用,例如外觀看來像是完全透明的晚安凍膜。

基本上,面膜中若含有蠟狀物,敷上後一定要清洗掉。標榜可以敷著睡覺的晚安面膜,就配方上而言,其實就是保濕凝膠,當中含有50~60%的成膜劑,建議先將導入液、化妝水、精華液等保養步驟都做好,將晚安面膜放在保養的最後一道程序使用。

若是標榜敷上後不需清洗的乳霜狀面膜,其實就如同厚敷晚霜的效果,也可以敷上一會兒後,將面膜按摩到被肌膚完全吸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