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詹詠然獨門緩解痠痛法「像針紮」 DIY鑽血水抗血泡

〔記者李依純/台北報導〕因疫情導致國際賽事停擺,網球好手詹詠然近日改拿起筆桿,以網場內外的人生故事與心理層面自述,寫成了新書《你已是你所需的一切》;她接受POP Radio《用心過生活》主持人汪用和專訪,分享訓練過程背後的故事,當中更透露她趨近「變態」的紓壓方式。

詹詠然長期參加國際網球賽事,結束一場比賽後就要飛到另一個城市繼續賽程,讓汪用和對她如何克服時差感到好奇?詹詠然說,曾經遇過挑戰時差的賽程是從歐洲飛亞洲再回到歐洲,「一度打到在球場上乾嘔」;還曾半夜在旅館醒來,一時忘記身處何處,這些都只能靠身體調適,「必須撐過去」。

詹詠然(右)在疫情肆虐之際改當作家出書,寫出球場內外的人生故事。(POP Radio提供)

她習慣在比賽結束後浸泡冰水,雖然顛覆一般大眾認知,但詹詠然表示相較泡熱水,冰水促使肌肉消炎,可達到運動後舒緩功用,她也不諱言因為身心的疲累加上冰水效果,每次下水「就像被針紮一樣,但只要撐過2分鐘,就能適應了」,讓汪用和聽了咋舌,只能以吃苦當吃補勉勵。

詹詠然更笑稱,第一次面對腳上過度摩擦的血泡,害怕到還沒讓醫護人員替她鑽出血水,下意識就只能不停抓腳,久病成良醫,「慢慢習慣以後,也覺得滿紓壓的」,她透露現在自己的球袋裡就有器具,「再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就自己鑽」。

對詹詠然而言,「網球是家中聯繫感情的一種運動」,她從6歲開始打網球,8歲訂下成為職業選手目標,10歲提前面臨人生分水嶺,詹詠然成了921地震受災戶,舉家搬到北部,一方面等待家園重建,另一方面也以三年時間確認是否能有天賦朝職業選手之路前進。

突如其來的轉變除了環境,還有早逝的童年。詹詠然表示,當她確定要成為網球選手,爸爸詹元良在球場上就成了最嚴格的教練,詹詠然也不能以撒嬌方式討價還價,甚至確定要往選手之路邁進的隔天,就被剪去長髮,「那個時候有瞬間長大的感覺」,她也建立起自我要求的個性。

詹詠然的胞妹詹皓晴也是網球名將,她也幾度與妹妹在公開賽互為對手,「感覺很…特別」,汪用和也不免提問「這時父母該幫誰加油?」詹詠然笑說「那時誰得分都不准拍手」!詹詠然覺得當下角色互換是最奇妙的事。當妹妹變成對手,有時她們會互相受對方節奏牽引,遇到能往妹妹身上打的機會球會閃躲卻反成為自己失誤,「輸了不能氣她,贏了又不能太驕傲,因為我們都睡同一間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