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發揚傳統藝術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獲譽揚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對於該會受到譽揚,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好好薪傳民間藝術。(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由音樂家許常惠、學者林明德等一同發起的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讓許多瀕臨失傳的台灣民俗藝術以及被遺忘的大師事蹟,重現於世人面前。該會成立36年後,獲得台北市政府表揚,特別在明天頒發「譽揚獎」,彰顯其長年對台灣民俗藝術的貢獻。

「國家的靈魂就在文化,文化藝術的源頭就在民俗藝術。」近年戮力於查訪上了年紀的老藝師、大匠師的該會現任董事長林明德,謙稱自己是「高級志工」,全力投入維護與傳承民俗藝術,70年的時光彷彿不曾停留在身上,一談到基金會更是立刻打開話匣子,,「過去國人常將民俗藝術視為不入流,但民俗藝術的瑰珀其實深入常民的生活脈絡,更是許多人藝術創作的最源頭。」

林明德說當初基金會開風氣之先,著重於民俗藝術的薪傳,並透過田野調查方式,仔細蒐羅遺散於台灣角落的藝文珍珠,從許常惠紀錄原住民古調、讓國人驚豔郭英男的天籟美聲,還有將廖瓊枝奉獻於歌仔戲教育的心路點滴,以及為甫於今年過世的剪紙大師李煥章記下口述歷史、保存剪紙創作等,一一以樂譜、文字、錄音等不同方式保存,不讓民俗藝術因大師凋零而湮沒。

林明德回憶當初計畫將基金會命名為「台灣民俗藝術基金會」,卻因申請時台灣仍處於戒嚴與文化箝制的氛圍,所以才名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叫什名名字並不重要,最要緊的還是看基金會在做什麼事。」正印證了莎士比亞的名句「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亦無損其芳香」般,該會雖然頂著「中華」兩字,卻是實實在在地保存與發揚台灣的民間精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