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無法典藏的邂逅 兩個人的展覽
《邂逅計畫》中,林人中在展間等待觀眾,讓兩人間獨一無二的「相遇」成為作品。(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如果一場展覽沒有藝術品,不做記錄,無法典藏,唯一能「帶走」的,是觀眾與藝術家相遇或相處的感受,它會如何發生、完成、被定義?這是身兼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人等多重身分的林人中,最新個展《邂逅計畫──兩個人的展覽》企圖探討的議題。
《邂逅計畫》是一場表演性展覽,台北國際藝術村特地為林人中打造密閉展間,進行模式為:一次開放一名觀眾入場,與藝術家依循當下感受,在已轉化為地方(place)的空間(space)中相遇,或喝咖啡、或交談、或筆談,邂逅本身便是作品。
林人中說,雖然通常是他在展間進行某些動作,觀眾決定扮演「觀看」或「參與」的角色,但他也遇過進來後直接問「我可以抱你嗎」的觀眾,「所以說,這件作品由藝術家和觀眾共同完成,並沒有絕對的主動或被動者。」
《邂逅計畫》試圖討論「參與」、「私密」和「親密」,整場展覽參與人數限定為兩人,不做攝錄影,也沒有圍觀或旁觀者。為了徹底做到這點,林人中一開始就推翻作品被典藏的可能,他說,這是《邂逅計畫》想提出並開放論證的另一個題目:「當表演作為美術館機制中的表現物,如何構成作品?」及「作品一定要可以被收藏嗎?」
《邂逅計畫──兩個人的展覽》即日起展演至2月6日,地點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詳見http://www.artistvillage.org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