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獎作品輯】10之5 - 毀滅的方式
◎鄭楣潔
平日蔬菜採收後,父親就會清除泥面腐葉,開始傾倒雞糞沃土,準備播撒其他種類的菜籽。但上期收成後,父親把南面四壟約六十多坪田畦留空著,讓雜草一叢叢滋生。
好幾年前,政府以交通建設之名,粗魯強悍地區段徵收附近農地,當時父親和二伯都曾力抗護衛,直到機具在整片草埔畫出第一道拋物線時,都是如此。但最終,青蔥剷成赤裸,幾棵大樹也被攔根仆倒。之後農地歷經地下水道工程、電信工程,鋪瀝青直劈往快速道路終端。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安分地將剩餘狼籍的田壟整地後,每季輪種,等待菜籽萌芽抽莖,期盼收成時多掙幾個銅板。
直到近年通車後,臨路田地陸續出現「標售」或「出租」字樣的看板,且幾乎每個月都可見畸零鐵厝搭建的重劃方式,我的父執輩也在細細打量農地,並無例外。
果然農曆年後某天,幾台鏟裝機具駛入隔壁二伯那塊荒著半年的休耕地,車輪不斷迴旋,先勦除灌溉用的抽水井與電表箱等地面建物,接著幾天,縱的橫的劇力削鑿泥面,當時弄得周邊環境又震又響,蹲踞里外的父親也顯得躁動不安。有時父親對那些借置放在他田畦上的水泥裝袋、綑疊紅磚等碎碎喃念地抱怨著,有時對施蓋的僱工向他討論關於農地如何分割利用、養地置產以增值潛力等的利潤計算也面露發愁不應。我則試著哄慰父親,待那些毗鄰鐵厝完工,築起立體邊界,形如遮護,我們依然可以安適種植。
經過四個多月的施工,從地面挖坑埋管、鋼筋垂直打樁,再用水泥之類做為填充物、砌築磚牆等,每天在兩百多坪農地上拼拼湊湊,最後撐起傳說那些深具力量的骨架,讓鐵皮屋頂像鳥翅張展。至此,這類挑高廠房從西面環伺到南面,父親這片青綠搖曳在此更顯得自閉而疏離。但我總確信一些乘風遊走的繁殖體不會在那高密度的僵硬裡落腳。
幾天後,新廠擇吉日辦理落成祝賀,門口前有火鶴裝飾的盆景花籃大方豪氣地擺放著。一旁的田畦上,父親依然忙於農事,雖然身形輪廓有些柔弱,但可感受他守護那片如襁褓期植被的決心。灌溉時,他留意肥料和土壤的混合狀況,以避免養分流失折損了菜量。收成時,則細心檢視被風吹歪纏繞的莖葉,交出符合商攤需求的菜相。
時序接近大雪,空氣透著冬寒。這幾天我和父親在田壟間踱著,蔭影在腳下,俯視這些已逾一個多月生長期的菜株,葉薄細小,尺寸仍不及十公分。明亮太少。還有,葉身上端總是有些類似鏽點的黑斑,父親說,這是北風掃襲南面的鐵皮浪板折轉後,寒氣在葉莖上迴旋的結果。
父親的耕作面積漸漸縮小,我開始理解一些毀滅的方式。 ●
【評審意見】
希望逐日減損
◎阿盛
以交通建設為理由,強制徵收農地,變成工廠或別墅,利益永遠是優先考量。作者描寫「最後的堅持者」父親,不願隨波逐流,保留一方菜園,結果,「陽光」被高牆擋住了,「鐵鏽」落在菜葉上,「耕作面積漸漸縮小」,希望逐日減損,終究會消失,還能怎麼說?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