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浴火鳳凰般的水晶傳奇── 神手巧塑 絕美精藝

ColleVilca桌上系列。(圖片提供/陳靜寬)

撰文.攝影/陳靜寬(寬庭董事長)

ColleVilca對於家居陳列的藝術器皿,也有獨特的作品。(圖片提供/陳靜寬)

空氣裡還沁著晚春的涼意時,我在一個晴朗的四月天,來到綠丘如茵的托斯卡納,為的是見證一則浴火鳳凰般的水晶傳奇,與我有約的是義大利水晶工藝翹楚ColleVilca。

擁有義大利騎士勳章的國寶級大師 Cav.Adriano Canocchi是眾多品牌倚重的「神手」。(圖片提供/陳靜寬)

琉光山城 義大利水晶之都

一路的田野風光帶著我前往目的地,那是一座中古世紀的山城,從西耶納(Siena)出發,往西北邊的佛羅倫斯方向,約莫20公里的車程就到了,恰恰是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中心位置。

小小山城有一條叫做艾爾莎的河流經過,因而得名Colle di Val d’Elsa,意思是「艾爾莎河谷之丘(Hill of Elsa Valley)」,當地人簡稱Colle。根據當地水晶玻璃博物館收錄的史料,山城的玻璃製造業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產業演進至今,Colle di Val d’Elsa冠上了「義大利水晶之都」的名號,該國超過九成五的水晶製品來自這裡,產量大約占了全世界15%。

手作傳統 逾半世紀的工藝傳承

這趟旅程預定拜訪的水晶工坊ColleVilca,正是這座山城裡相當受到矚目的品牌,當我抵達時,現任總裁Giampiero Brogi已經來到門口相迎。

入門後是接待大廳,牆面掛著象徵公司歷史的古老照片、以及與多位設計師合作的草稿圖,直接為訪客揭示了這家企業的深厚文化資產。ColleVilca是由兩家歷史悠久的水晶工坊Colle和Vilca合併而成,擁有超過50年的水晶工藝傳承經驗。

「以往的全盛時期,在Colle地區曾有多達2千人,直接或間接在水晶產業工作,現在則是約有7百人。」看著老照片,Giampiero略有感慨地道出今昔之別,然而,我想,正因如此,堅持下去的手作傳統才會在21世紀彌足珍貴呀!

訂製水晶 真實的極致奢華

從大廳往裡面走就是工坊,師傅早已各就各位,執行當天的工作。從年齡來看,師傅約可分為老中青三代,負責的工作不太一樣,資深師傅主要操作後端的製程,年輕一點的師傅著重在原料的熔製處理、以及隨侍在老師傅身旁觀摩學習。

Giampiero特別為我介紹工坊的國寶級師傅Cav. Adriano Canocchi,這位老先生的名字前面冠了Cav.,說明他曾獲頒工藝大師的騎士勳章。當時,有兩位外來的設計師正在跟他討論想要創造的輪廓線條,從他的親切笑容與溝通無礙的言談,我感受到無限大的創作能量。

之後,就由這位受勳大師親自現場操作完成一只水晶杯。這只水晶杯略有來歷,正是精品名牌PRADA的老闆──Muiccia Prada和Patrizio Bertelli夫婦為兒子訂製的婚禮用酒杯。

ColleVilca合作的對象都是赫赫名家,在精品界就囊括了PRADA、TIFFANY、ROLEX、GUCCI、LALIQUE等。以PRADA為例,Giampiero說,至少已經有25年的合作經驗;他還記得,第一次是幫PRADA製作五件式的郊遊用醋罐及橄欖油罐,之後又陸續為他們製作過煙灰缸、一套9件式酒杯加水杯、以及兒子婚禮用的高腳杯,林林總總約有20幾種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PRADA的婚禮用杯屬於訂製單品,像這類產品,ColleVilca會刻上屬於家族的印記,不僅日後再拿出來使用時,家人可以一起追憶似水年華,甚至可以作為代代收藏的傳家寶;這在歐洲上流社會是常見的做法,也是他們表達奢華的一種生活態度。

我想,這稱得上是水晶產業的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吧!試想,拿著一只刻有屬於自己的印記、質感剔透晶亮的水晶高腳杯,注入紅酒,在燈光映照下,杯身的稜鏡折射效果像變魔術般,將酒紅色澤的汁液點化為發光的寶石,而寶石上那枚私有的印記隨之熠熠閃爍……這樣的生活體驗,應該是最真實的奢華了。

華麗魔術 遊走溫度極端

帶領我參觀工坊的同時,Giampiero還忙著與辦公室裡的設計師確認設計稿,一會兒是GUCCI,一下子又是ROLEX,忙得不可開交,卻還是保持親切的笑容回答我的問題。

就在他不厭其煩地的介紹下,我對這裡的主角──水晶製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很難想像一件件晶瑩剔透的水晶傑作,最原始的材料竟是跟成品完全聯想不到一塊兒的化學物質。套句他的說法:「每家公司各自擁有的秘密配方。」他說,這些原料並不容易加工,因為在製作過程不能以手碰觸,而加工過程就取決於從極高溫到冷卻的短暫時間內。

在工坊,他們把原料置於攝氏1,450度的燒窯內,透過熔化過程改變物理現象,然後冷卻形成水晶,聽起來猶如浴火鳳凰的神話。此時的工坊就像是一座舞台,不可思議的變化如同一場戲在我眼前展演開來。

ColleVilca的水晶製品既以卓越優雅的流線外型著稱,想必有其傲人的獨家技法?對於這個問題,Giampiero不假思索地回答:「流線型的手作水晶製品在製作時,師傅不僅要具備藝術的品味,同時也要有高超的技藝、多年的經驗及天賦的創意。 因為,優雅的流線造型並不能透過模具製造出來,而是全憑臨場反應、以手工塑造或是吹塑成型,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哪一種弧度吹出來的、或是手怎麼塑,是最符合設計者的要求。」

創造經典 與大師級合作

Giampiero說,他的家族創立了Vilca,再於2003年買下Colle,成為現在的ColleVilca。他家原本世世代代都住在托斯卡納,1950年代後期,山城的工廠面臨極大的危機,缺乏足夠的工作機會,他的父親不得不在1956到1961年間離鄉背井遠赴愛爾蘭,到Waterford教授玻璃技藝。

他的介紹引起我的好奇:通常兩家公司合併總要有截長補短的先決條件,這兩家都是工坊,難道有不同的技術?Giampiero接下來的說法正好解了這個疑惑:「買下Colle,主要是兩家工坊的共通點都以高品質聞名,但技法完全不同。Colle的設計和工法偏向建築感(Architectural),而Vilca的設計與工法則是擅於藝術性(Artistic)。」我想這可以從他們與Angelo Mangiarotti、David Palterer兩位義大利設計大師的合作,得到更進一步的了解。

前年夏天過世的Angelo Mangiarotti是國際知名的建築與工業設計大師,大家都知道,他特別喜愛玻璃這個創作素材,有將近30年的時間持續熱衷設計研發玻璃作品,他有一句名言:「幸福來自精確(Happiness comes from correctness)」,反映出他追求一絲不苟的精確性,這點正好與玻璃創作所要求的不謀而合。

Mangiarotti自1985年開始和Colle合作,著名的Bibulo水晶系列就是那時候的突破性創作;造型像挺個大肚子的高腳杯,Giampiero說,在製作時具有高難度,必須用鼓風機和口吹同時進行,然後將杯身與杯腳結合起來,再以特殊技術打磨成型。

這就是Colle擅長創造的建築感吧!Mangiarotti是個務實的創意人,他設計的產品儘管外型摩登,出發點卻很實在,記得有一系列阻冰杯(Ice stopper),外型像是捏縐似的,很炫,卻是設計師本人因為喝威士忌老是被冰塊撞到門牙而產生的設計靈感。

至於以色列裔設計師David Palterer,同樣也是設計範疇遍及建築與產品,從1980年代開始與Vilca合作。Giampiero說,Palterer的作品尺寸都很大,大件的作品通常難度較高,而且Palterer要求在鑽石上打磨,這種技術很特殊,與傳統的工法截然不同。

「不過,Platerer對玻璃設計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設計與實際製造的拿捏上,他抓得非常精準,因此,我們也從Platerer學習到不少經驗。」Giampiero一語道破了與大師合作的價值所在。目前與ColleVilca合作的對象,也不乏設計與藝術領域的名家,如義大利當代著名的設計團隊GUMDESIGN,其作品在簡潔的線條中,勾勒出現代設計的趣味,已為SFMOMA博物館編列收藏。Giampiero說,與創意人合作的意義,在於他們會帶來許多新的想法、以及提供不同觀點與靈感。「我們在創造水晶作品時,經常會遇到瓶頸。與設計師合作,就可以透過他們的不同視角重新看這個世界。」

我想正是這樣的不斷挑戰自我極限,創新工法設計,才是ColleVilca這個老工坊能屹立不搖,為藝術家及精品公司倚重的主要原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