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珠寶Spesial 精采非科班

Mikimoto「Stormy weather」月亮項鍊,許多吊墜裝飾,彷彿訴說許多故事,價格店洽。

記者王瀅娟/台北報導

Elsa Peretti設計的Open heart,是一顆開放的胖胖心,18K金項鍊20,500元。

專精珠寶設計的人設計出的珠寶固然精采,非珠寶設計者設計出的珠寶往往更令人驚豔。不了解珠寶的人固然不懂珠寶設計的規則,卻也看到了珠寶設計者不曾想過的盲點,因此,爬牆跨界設計的風潮,永不停歇。

Blason系列王冠戒指,重新設計LV字樣,並鑲滿粉紅剛玉。

當珠寶遇上時裝設計師

Elsa Peretti擔任模特兒時曾由著名攝影家Helmut Newton拍攝她穿兔女郎裝於紐約摩天大樓間的照片。(美聯社)

Mikimoto vs.山本耀司

Elsa Peretti創作的珠寶與家飾常常收錄於Tiffany Bluebook中,圖為2005-2006 Blue book中收錄的Sevillana手環,206,000元。

身為第一個登上巴黎時裝週的日本時裝設計師,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堅持不採用首飾配件,讓服裝自己說話。Mikimoto找一個從未設計過首飾的人來設計珠寶,與一向不設計首飾的山本耀司願意應邀設計珠寶,這兩件事同樣令人好奇,最後的結果會是怎樣呢?

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達志影像)

「我從來不理解珠寶。」山本耀司不諱言。他所能做的,就是依憑自己的設計直覺去做。黑、灰、白是第一眼的印象,如同主題「Stormy weather(山雨欲來的天氣)」所揭示。金屬刻意鍍黑呈仿舊質感,並打造出流動的弧度,正如大雨降臨前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朵,白色珍珠與南洋珠點綴其上。

Torque(扭矩)是常見於Frank Gehry建築中的某種建築形式,Torque戒指材質尺寸有許多變化。

與山本耀司合作的系列,為一向優雅的Mikimoto設計帶來新的可能性,屬於日系設計師內斂但一觸即發的張力在這系列作品上顯現無遺。山本耀司認為,要讓每一位女士以本身的方式去戴出珠寶的華麗奧秘,如同人穿衣服一樣。

當珠寶遇上天才嘻哈歌手

Louis Vuitton vs. Pharrel Williams

過了千禧年才推出的Louis Vuitton高級珠寶系列,在去年找上美國知名音樂人Pharrell Williams合作,為LV的高級珠寶靈感找到Monogram與行李箱鉚釘以外的解答。

Pharrell Williams多才多藝,身兼音樂製作人、繞舌歌手、詞曲創作人、經紀人和滑板玩家於一身,也是放克搖滾樂團N*E*R*D的主唱與鼓手,更是音樂團體Neptunes的靈魂人物之一,最新作品為照燒男孩的最新單曲Zock in。除了本業音樂,並跨界創立服裝品牌Billionaire Boys Club與Ice Cream球鞋。2003年LV首度問世的太陽眼鏡系列,也出自他與Nigo的手筆。

Pharrell Williams主導Blason系列創意發想,擷取歐洲皇室圖騰與美式嘻哈的浮誇風格,創造出一系列亮晶晶的珠寶,如鑲滿粉紅剛玉或鑽石的盾牌戒指、以Monogram中的百合花轉換而成的圖章、融入LV字樣的王冠戒指等,手上捧著一顆鑽石的18K金小天使戒指是其中最挑戰奢華概念的作品。

當珠寶遇上夢幻建築大師

Tiffany vs. Frank Gehry

比利時會跳舞的房子、西班牙畢爾包博物館、紐約迪士尼音樂廳,這些令人驚豔的建築,全都出自Frank Gehry之手。非正統建築師教育出身,讓他看待建築的方式很不一樣,這些看似歪七扭八,不知道道底穩不穩的房子,就像有生命的有機體,當你身處在這些奇形怪狀的建築中時,似乎可以感覺到你正在和這些房子互動。

對Frank Gehry來說,設計珠寶與設計建築的原理與過程是一樣的,他建築上常見的特點,也出現在他設計的珠寶上,如Tiffany的Torque系列。

Tiffany與建築師Frank Gehry的合作,為珠寶帶來建築的新觀點,不同於裝飾藝術講究的對稱性,每件作品如同小型雕塑,更具有立體感。行銷經理龍怡君表示,Frank Gehry也為Tiffany帶來新的顧客,男性顧客比例升高,從事創意或設計的顧客也多囉!

當珠寶遇上時尚模特兒

Elsa Peretti vs. Tiffany

模特兒長時間與時尚為伍,跨入時尚設計的例子屢見不鮮,但能獲得認同而成為品牌固定的合作對象,非Elsa Peretti莫屬。出身義大利翡冷翠的Els a Peretti, 1969年已經在紐約與巴塞隆納從事模特兒工作,同時也開始設計自己的首飾。1974年應邀正式加入Tiffany的設計團隊,開拓了Tiffany的設計視野。

在Elsa Peretti加入Tiffany前,Tiffany的珠寶仍然以宮廷貴族式的華麗珠寶為主;在她加入之後,fashion jewelry才開始發展。她是美國珠寶史上第一個將純銀運用於珠寶設計的第一人。她認為,珠寶應該是很universal的,無論何人一眼就能了解與欣賞,因此線條都非常簡單,以最精確的方式描繪出形狀,心就是心、豆就是豆、淚滴就是淚滴……外型毋庸置疑,至於意義,則保留給個人詮釋。

線條簡單的東西常具有雋永的特質,Elsa Peretti作品帶有從容優雅的氣息,設計的每個系列都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不斷增加各種材質與尺寸以符合顧客的需求,幾乎沒有停產的系列。最近又為網球女將Sharapova設計比賽時佩戴的Wave耳環,流暢優雅的線條就如同Sharapova在球場上前後移動的姿態,想必也將成為Elsa迷收集的珍品。

像飾品不像珠寶 原客層接受度成考驗

找非科班出身的人士來設計珠寶雖然可以增加新的思維,但也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最後的成果比較像飾品,而非珠寶。

一位珠寶界人士指出,跨界人士對如何表現出寶石最美的一面畢竟不如珠寶品牌熟悉,對他們來說,寶石只是設計素材的一部分;但寶石的運用才是珠寶價值的顯現,也是珠寶顧客買單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顧客是否欣賞跨界設計者的概念就變得很重要,否則容易淪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如之前某個跨界合作的系列推出時,普獲各個時尚編輯與記者的好評,但是珠寶品牌本身的顧客接受度卻不高,而對跨界者的粉絲來說,珠寶的價格又太高,因而珠寶品牌並未因跨界合作而得到實質上的利益。

話雖如此,不過,筆者認為,新血的刺激才能讓珠寶設計保持活力,當1克拉的鑽石不是鑲在6爪或4爪座台上,而是捧在天使的掌心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其中珍貴的心意?

圖片提供/ Tiffany、Mikimoto、Louis Vuitton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