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花園】〈鬼月高潮秀〉中元普度大BOSS 力士爺HOLD全場
中元普度群鬼開吃,這場子誰罩得住?只能說,阿飄的主場,生人別多事,趕快拜請有「鬼王」稱號的大士爺駐場主持秩序,並讓普度法會一切順利進行。
文.攝影/黃健庭
對多數的台灣人而言,農曆七月的普度,是年中最重要的大事。普度雖然是佛教用語,但是在台灣的中元普度,卻揉合了儒教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傳統,和道教祈求中元地官大帝赦免罪業、解冤釋結的齋儀,以及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解除倒懸的供養儀式。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台灣民間信仰的習俗中,並且進一步發展出放水燈、賽神豬、搶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在過去的傳統,普度是由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各地以村里角頭為單位,輪普至七月廿九或卅關鬼門為止,而負責提供普度供品的蔬果市場、肉品市場等,因為必須工作以維持供應,還會延遲至八月初再辦理普度。
公普法會有請好兄弟 眾鬼之王威嚴坐鎮
在七月的普度儀式中,主要的對象是孤魂滯魄,民間則多半稱之為「好兄弟」。通常由地方公廟或社區街庄舉辦的大型普度祭祀儀式,即所謂的「公普」或「聯普」,會在普度前迎請神尊鑑普,並且以竹架紙糊一身穿盔甲、青面獠牙頭長雙角、吐舌如焰的鬼王,安置在普度法會場中,並延請道士法師開光點眼,即俗稱「大士爺」或「普度公」。民間俗信大士爺乃眾鬼之王,所有來陽世享受普度香火供養的孤魂野鬼都受其管轄。因此在舉辦普度前,必須先迎請大士爺降駕祭拜,在大士爺的威儀鑑普之下,群鬼才能夠有秩序地享用各種普度供品,不會因為搶食而破壞普度法會的進行。
面燃鬼王統轄諸鬼 大士爺神祕傳說
由於大士爺是普度儀式中最為重要的神明,有關祂的出身由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行最廣泛的,便是在佛教的經典中的「焰口餓鬼」,昔時佛陀弟子阿難在靜處習定,忽見一爪尖齒利、腹大如鼓、喉細如針、臉面燃火,名曰焰口的鬼王現形。鬼王告訴阿難,因為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受因果報應成為餓鬼,並且預言阿難三日後壽命將盡,亦會墮入餓鬼道。阿難受到驚嚇,只好向佛陀頂禮求救,佛陀便傳授阿難陀羅尼法,以陀羅尼施食法加持七遍,便可將食物化為甘露飲食,使恒河沙數之一切餓鬼得以具足飽滿,解脫苦身,這也是佛教「瑜珈焰口施食」法事的由來。
另外還有兩種說法與觀音大士有關,一說是觀音大士為教化餓鬼道眾生,因此化身鬼王憤怒相說法,以降伏餓鬼使其聞法得度;也有謂面燃鬼王原是眾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的感化皈依其門下,成為護持盂蘭節普度的護法神。民間普度法會供奉的大士爺紙糊神像,頭頂上皆會有一尊觀音菩薩的法身,象徵著鬼王亦受觀音大士統轄。在道教的說法中,大士爺則是大慈仁者救苦青玄上帝的化身,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太乙救苦天尊,神銜為「幽冥面燃鬼王監齋使者羽林大神普度真君」,所謂的「羽林」是鬼界的雅稱,因此大士爺便是護佑幽冥,統轄諸鬼,並且在中元時監督亡魂領受人間香火的大神。
【台灣神明點點名 觀音大士化鬼王相 鎮壓陰魂安寧地方】
台灣供奉大士爺為主神的宮廟並不多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大士爺廟,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當地因歷經多次的漳泉械鬥,死傷慘重,因此每到農曆七月之時,晚間便會陰風慘淡,鬼聲啼哭,家家戶戶都感到畏懼驚惶。此時有人見到觀音大士顯化為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火炎舌舌的大士爺,而每當大士爺出現之時,陰風與鬼聲皆會消失,當地人相信這是因為大士爺神威顯赫,鎮壓孤魂,因此公議每逢農曆七月初一,用紅緞塑造大士爺神像一尊,並延請僧侶五人,誦經拜懺三日,超度孤魂普醮陰光,至此地方得以安寧。
這樣的習俗一直延伸到日本時期,後來因為梅山大地震造成民雄多間廟宇震毀,1923年才由當地人士籌資建立慈濟寺,1986年更名為大士爺廟至今。
早年的大士爺祭典是嘉義的地方盛事,每年祭典舉辦時,鐵路局還需加開多班列車運送信眾抵達民雄,可謂萬人空巷。祭典共分為月初的「頂街大士爺普」、月中的「下街大士爺普」,以及月底的「下街囝仔普」,時間長達一個月,現今則集中在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而除了民雄之外,在外島的金門縣金沙鎮也有供奉大士爺為主神的沙美大士宮與田埔大士宮,彰化縣北斗鎮另有一間供奉普度公的普度公壇。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