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當記憶被重新建立

2021/05/30 05:30

◎王丹

◎王丹

Louisa Lim,中文名字是林慕蓮。她的父親是新加坡華人,母親是英國人,而她自己,則在香港長大,大學念的是當代中國研究。這樣的背景,使得她對中國那片土地充滿了複雜的情感和好奇。大學畢業後,她選擇了從事媒體工作。2003年開始相繼擔任英國BBC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駐北京記者,常駐北京十年。2014年的時候,她接受牛津大學的邀請寫一本關於中國的書,她選擇了「六四」這個主題。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重返天安門》這本書。過幾天,就是中國天安門事件三十二週年了,我又重新打開這本書。再讀之下,我發現,最打動我的,竟然是她的序言中提到的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她第一次根據她的《重返天安門》一書進行公開演講(當然是在中國之外)的時候,那是2014年。在觀眾提問的環節,一位中年的中國婦女站起來問了一個問題:「當時政府告訴我們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嗎?」「有任何一件事是真的嗎?」林慕蓮說,她當時注意到,這位婦女問的時候,消瘦的身子明顯在發抖,聽起來冷靜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口氣宛如在請求寬恕。」

這段描述非常生動,看得出一個優秀的記者的敏銳的觀察,但更讓我們看到了當一段已經被掩埋的記憶,被重新挖掘出來的時候,對於當事人來說,內心的衝擊是多麼劇烈。從那近乎祈求的提問中,我們看到的是提問者的內心掙扎,她是多麼希望林慕蓮能夠給她哪怕是一點點關於「六四」這個事件,中國政府沒有全部說謊的證明。儘管其實我們都從她的肢體動作看得出,她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掙扎的無意義。只有當一個人內心一向堅定信奉的東西突然坍塌的時候,尤其是當這個人願意誠實面對真相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掙扎,這樣顫抖的聲音,和這樣的絕望。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國家機器強行抹去人民的歷史記憶,對人民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傷害。很多時候,恢復記憶,是需要勇氣的。

同樣的例子,也是發生在林慕蓮的一次演講中,那是在美國中西部一個大學。當時,台下一個年輕的中國留學生一動不動坐著聆聽,當她講完後,這位留學生站起來說了一段話,她說:「我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我對我的國家的歷史一點兒也不了解。我上最優秀的學校,管理最好的學校,而我對一切都一無所知。」這段話,字面上看起來非常冷靜,但如果我們深究冷靜的字句背後的含義,你就會感受到震撼。林慕蓮在回憶到這些細節的時候,沉痛地說了一句在我看來十分精闢深刻的話:「對今日一些年輕世代的中國人來說,為了保護自己,無知不僅很重要,甚至是必要的。」

這段話深刻地描寫了中國的現實。很多中國人是故意迴避歷史的,所以他們故意地不提起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這種迴避其實是理性計算的結果,是為了在現實中能夠生存,因此是一種「必要」。而當遺忘成為必要的時候,就是一個民族最悲哀的時候。所以林慕蓮說,「讓記憶保持鮮活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當捍衛自己的歷史記憶。」這樣的感慨,我想,經歷過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時期,也曾經全民族被迫失去記憶,或者把「無知」當做「必要」的台灣人來說,想必會感同身受。我們也都會同意,記憶被重新建立是如此重要,不僅是為了真相,更是為了心靈的重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