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說故事時間到囉〉隨心所變 和自己相處

2021/05/08 05:30

圖片提供/《隨心所變的樂我君》董致均著/FLiPER Publish出版

文/黃文綺

成長團體帶領過程中,突然察覺到團體裡有一種「停滯」感,於是開了一個課後練習,在未來一週內,至少有兩次自己一個人和大自然接觸,每次至少一小時以上。

過程中隨興走,只是看著周遭的自然景物,拋開頭腦的思考,只要一發現自己沒有在當下,就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關注空氣進出身體,也可以閉上眼坐著,感受一下陽光、風是如何照拂著身體和周圍的植物……那隨風搖曳的枝葉、和光影遊戲的色彩,睜開眼的剎那,看見松鼠、黑冠麻鷺正凝視著自己……隔週來上課的夥伴,分享各自練習時的心情,流動的情緒感受取代了之前的停滯感。

閱讀《隨心所變的樂我君》繪本,對應到團體課程裡,夥伴們的狀態,感覺十分貼近。故事裡的樂我君,原本十分享受著屬於個人的時間與空間,直到有一天,接受朋友的邀約,雖然有歡樂時光,但當他出現了比較的心態,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早先能夠享受獨處的自由自在不見了,忘記了那屬於自己的獨特,也無法享受每一個當下。

日常生活總是最直接的修煉場域,檢視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好像沒有關於自我概念這一門課,於是成長路上的自我探索,總是跌跌撞撞,有時候是在不經意間,聽到一句話,有時候在一部電影中、一本書中,讀到了自己,然後如同樂我君一般的頓悟,世界又開始回到自己的軌道上運作。

〈大小皆宜〉繪本力量 不輸文字

繪本故事,不只是為兒童而創作,近年在青少年陪伴場域,以及成年人的共學團體中,我常借由繪本故事為媒介,總覺得如同日本報導文學作家柳田邦男所說「人生三讀繪本」,這三階段包括童年、為人父母及熟齡者。其實上述三個必讀繪本的階段之外,多年的自我探索和團體帶領經驗,以及個人賞讀繪本時,常被書中簡短的文字,或是沒有文字的圖像觸動內心,有些覺得言語文字都無法描繪出的感受,就在讀到的瞬間,感覺被理解。

《走出迷霧》作者黛比‧格里奧里就是如此透過繪本傳遞她難以言說的感受,「文字拋棄了我,沒有話語能形容這樣的感受」,畫中的她總被一團或大或小的灰黑迷霧所包覆,藉由一隻常常噴不出火的龍和既非黑亦非白的羽毛,試圖讓人稍稍看到自己……

圖片提供/《隨心所變的樂我君》董致均著/FLiPER Publish出版

〈背後深意〉探索繪本裡說與沒說

早年閱讀繪本《想要不一樣》時,感覺內容和書名都直白呈現出青少年的心態,當年選讀這個故事分享,比較直接地想和聽者探索每個人內在都有的「想要不一樣,又害怕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如何選擇什麼時候可以不一樣?什麼時候一樣就好?是門大功課。

相隔多年,再回看這故事,察覺只要能明白,自己什麼時候想要不一樣,能夠自在地展現,也接受那個不一樣的自己,與自己和諧共處,或許也就足夠了。在這快速變化的世代,閱讀文字幾乎都成為一種奢侈,選讀繪本,或許也為身陷迷惘中的現代人,打開另一扇門。

而想為孩子選擇故事的成年人,若能先讀進繪本故事中「說與沒說出」的意涵,連結個人成長歷程,再帶著深刻的體悟,真誠地和孩子分享故事,並聆聽孩子的聲音,那麼彼此都能更深入故事以及內心感受,雙方自然都受益。(作者為資深故事媽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