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精緻藝術這麼好 為什麼不推廣給大眾?
工作人員展示「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裡的第一代「錄音帶」,以及如今以難得一見的「盤帶機」。(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特稿
館內規畫有一格格像K書中心的個人視聽座,各種不同時代的CD、LD、VCD、DVD甚至VHS等各種影音播放器,你聽過幾種?(記者凌美雪攝)
為讓表演藝術圖書館轉型升級更親民,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喊出「文化知識客廳」的概念,沒想到在關心表演藝術發展的社群裡引發議論,甚至遙想出表圖將自廢武功、棄精緻藝術服務菁英的功能,連城市舞台躺著也中槍,被拿來對比兩廳院的精緻藝術,讓人不免驚疑:「那麼,在城市舞台演出的節目,都不是……菁英看的精緻藝術?那又怎麼確定誰是菁英呢?」
雖然這個議題其實很傲慢無聊,但不可否認的,確實引起廣泛討論,也成功讓隱身戲劇院地下樓小小的表圖,成為表演藝術關注的焦點之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文化平權的時代,兩廳院是國家資源,沒有道理畫地自限只服務不知誰才有資格界定的「菁英」。劉怡汝倒也不怕得罪「菁英們」,直接回應:「如果精緻藝術這麼好,我們為什麼不推廣給大眾?」
劉怡汝說:「兩廳院不能只服務文化菁英,如果只服務文化菁英,那我們就有責任把2300萬人都變成文化菁英。」
至於要不要叫客廳?是可以再討論!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