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小檔案
圖書區以手動密集書庫增加典藏空間,但仍不敷使用。(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1987年10月,國內第一個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國家兩廳院進行開幕首演。為進一步建構表演藝術資訊中心,1993年,於戲劇院地下樓層成立「圖書室」,並正式對外開放服務,2006年更名「表演藝術圖書館」。
總面積約220坪,包括閱報區、視聽區、檢索區、期刊區、參考書區、特藏區、微卷區、密集書庫區、資料複印區、沙發休閒區、團體放映室及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席位規畫有閱覽座位26席、個人視聽座位12席、雙人視聽座位4席,團體閱聽室約可容納3至5人使用,「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內之視聽座位則分為CD聆聽區7席,黑膠聆聽區2席。
館藏內容分別典藏了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其中,由兩廳院主辦節目的海報、節目單、錄影帶及數位光碟是核心館藏;此外,2009年獲樂評家曹永坤遺贈音樂視聽資料,建置了7萬餘件經典黑膠唱片及古典CD唱片,優勢典藏在國內首屈一指。
除實體館藏之外,另建置多種數位資料庫,提供民眾網路查詢使用,如「兩廳院數位博物館」內容包括「數位典藏」,即數位文物(海報、劇照、節目單、數位影音、表演藝術期刊目次資料庫、表演藝術剪報資料庫)、數位出版(表演藝術雜誌與年鑑電子版),以及「節目資料庫」及「數位展覽」。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