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子】〈親子新交流〉從小媽媽做回大姊
文/吳娟瑜
佳嬿媽媽家有3個孩子,老大慧妮從小乖巧負責,照顧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責任就落在她身上。
慧妮比弟弟大4歲,比妹妹大6歲,個頭又高一點,只要爸媽忙生意,她自然成為管家婆。通常深夜返家的爸媽看到3個孩子功課完成,家事處理妥當,又已上床睡覺,常心生欣慰。
但是到了兒子上國中一年級,常聽到姊弟爭執,包括小妹也會插上兩句,慧妮常說:「他們都不聽我的話。」弟弟常說:「姊姊很囉嗦。」妹妹則說:「我不知道他們在吵什麼?」
佳嬿媽媽和爸爸商量後,覺得可能慧妮太負責任了,只知道要聽爸媽的話管好弟妹,卻不懂變通,例如:弟弟長大了,在大男生的房間裡需要個人隱私,但是慧妮不敲門立刻闖進去,要他去洗澡、要他去洗自己的便當盒。
至於小妹,由於姊妹同一房間,往往妹妹想關燈睡覺,慧妮卻還在滑手機;如果妹妹好奇靠過來,慧妮會推開她嚷著:「妳還小,看不懂啦。」
種種相處上的磨擦,佳嬿媽媽覺得需要改進,於是和老公研究──讓慧妮做「姊姊」就好,不需要做個「小媽媽」,佳嬿媽媽安排更多時間留在家中。
初始階段效果不佳,因為高中生的慧妮自認比弟妹大,凡事還是需要由她作主。有一天,弟弟準備到同學家住一晚,慧妮衝口而出:「他根本不是去念書,他們通宵打電動。」弟弟馬上反駁:「妳亂講,妳知道什麼。」這時佳嬿媽媽跳出來說:「慧妮,這件事妳可以不用管。」不料,慧妮反彈更大,嚷著:「以前妳要我管,現在不要我管?」佳嬿媽媽說:「以前媽媽忙,現在我在,我來管。」一場風波暫時平息。
佳嬿媽媽非常懊悔過去的安排,夫妻忙著賺錢,疏忽了身為父母的責任,結果孩子一天天長大了,關係卻越來越緊張。
究竟慧妮在不高興什麼事?佳嬿媽媽還可以做些什麼調整?
〈家長盲點〉姊姊管太多 引發衝突
佳嬿媽媽有了及時的修正,多留時間在家,想辦法平衡3個孩子的衝突,但仍有兩個盲點:
盲點一:爸爸的角色一樣重要,尤其和兒子的相處,需要有men’s talk的部分,可以加強父子互動,一起出遊,一起討論網路遊戲,一起分享未來夢想,所以鼓勵老公也要有回歸家庭的安排,好讓親子關係多元化、趣味化。
盲點二:慧妮在媽媽多留家中後,必然有些角色調適上的不適應,過去「一人獨大」,如今「大權旁落」,在弟弟妹妹面前多少有些落寞。
媽媽在處理上可以更周到,例如:當弟妹發出反抗之詞時,可以先給慧妮一個台階下:「弟弟、妹妹,先聽姊姊怎麼說吧!」也可以對慧妮說:「我們來聽聽弟弟是怎麼安排的,好嗎?」
媽媽不是立刻制止兩方脣槍舌戰,而是保留慧妮姊姊的面子,讓她感到在這個家裡還是有被尊重的「大姊」位置,然後再讓弟弟妹妹完整地表達個人想法,這時,家中劍拔弩張的氣氛必定可以得到緩解。
〈家長筆記本〉角色重調整 關係逆轉勝
佳嬿媽媽提起自己的疏忽,她說:「沒想到大女兒心思這麼細密,她就是發號施令慣了,當弟弟妹妹長大,她覺得沒人要聽她的話就是很失落,幸好吳老師有提醒,我注意到保留她自尊心的重要,但她也要尊重弟弟妹妹的感覺,畢竟他們也都是有獨立思考、個人判斷力的人了。」
佳嬿媽媽掌握了3個孩子從青春期到入大學前這段黃金時刻,讓彼此角色從「大對小」轉變為「平行關係」,如此一來,增加了彼此的尊重和親密,像是朋友,像是夥伴關係。
至於她的老公,佳嬿媽媽笑著說:「孩子一個個將要上大學,他終於警覺到空巢期來臨了,反而常早早回到家。他不但和兒子有行程安排,和兩個女兒也有說有笑。」
真恭喜這個家庭,因為媽媽的用心成長,讓家人關係逆轉勝,也讓大女兒「大姊」的角色重新做了調整。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