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異言堂】〈結婚的理由〉明知婚姻難信賴 仍想讓生命更美好
(圖/達志影像)
文/竹聿
結婚是奴性的表現。在父權社會的潛規則中,它是對女性子宮的控制,為了釐清血緣以分配財產,創造了婚姻制度及懲罰外遇。
結婚是匱乏的表現。結婚是因自我支持不足,無法給自己足夠的愛,於是向外索求。對愛人索求呵護,對社會索求認同,好像能結婚就代表是有價值的人。
結婚是恐懼的表現。早知婚姻是騙局,卻仍追逐婚姻。明明知道不會因為一張紙就成為對方愛情的終生會員,但就圖一個希望,將婚姻視作信仰,希望身邊總有個人陪著,填補心中的匱乏。
為了讓社會及愛人認同自己,為了表現自己的情操,我們甘願服從制度;又因為不信任自己能照顧好生命尾聲的自己,我們想要孩子。
但又或者,是因為在妻子身上找到了依賴感,我們用「想要孩子」當藉口,掩飾不符合「男子氣概」的想法,實際上,我們想要的是互相依靠的安全感?
婚姻或許最終是追求認同的途徑。
透過愛,我們在另一半身上找到了秘密的小天地,去分享內心最不可告人的恐懼與脆弱。一個能給予我們包容與理解、支持的女人,她給的空間像是沒有欄杆的牢籠,讓人不可自拔地停留其中。
男人不會希望這樣獨特的女人只有一人,但卻沒有把握再遇到下一個。對自我信任的匱乏,以及對未來的恐懼,讓婚姻成為我們打造人生秘密空間的工具。與其說是對於另一半的愛,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愛,促使我們這麼做。
儘管,我們知道婚姻是騙局,但仍祈禱另一半永遠都如婚前一樣,知心可人常伴左右。這並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是想讓生命更幸福美好的禱告啊!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