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子】〈折翼少年〉孩子好有才
文/王錦萍
那天,志工團隊臨時幫孩子加一堂課,在沒有任何備課、手上沒有一丁點材料的情況下,全憑默契出動,「那就來說故事吧。」
說了關於小男孩與一棵老樹的故事,是有名的童書《愛心樹》:小的時候,小男孩在老樹上開心地盪鞦韆;長大一點,小男孩有了物質慾望,老樹建議他摘下樹上的蘋果拿去賣錢;到了成年,老樹再度奉獻自己的樹枝和樹幹,讓他造船出發去遠方旅行闖蕩;最後,人和樹都老了,老樹邀請他坐在自己僅剩的老樹根好好休息,安養天年。
課堂上發下一張白紙,請孩子把剛才聽到的故事畫下來,「沒有規定任何形式或畫法,不管畫什麼、怎麼畫都行,那就是你的作品。」
於是有人畫了火柴人的一生,童趣十足;有人觀察細微地畫出一棵樹的細節,有人整張圖像來自廟宇屋樑上所雕刻的民間傳說;有人大筆一揮,拉了長長的海浪線,畫如其人,似乎準備好隨時出發。
有個孩子才聽過一遍故事,居然把所有細節畫得非常完整,一格一格完整的分鏡圖,故事情節無一遺漏,如果反過來,先有畫,再看圖說故事,相信也一樣能夠成功的。
另外一張圖畫得好小,留下大片空白,但是仔細看,小圖中充滿精緻細膩的筆觸,頗有老樹、歸人、昏鴉的調調。
他們的年紀雖然輕,但是情感豐沛,往往經歷過一般人在小說裡才看過的情節,有人曾有奇遇,有人經歷不可思議,而他們的生活中如果始終保持著藝術的成分,其實不論多寡都好,那將是很理想的紓解以及引導。
一個故事,畫出幾十張風格迥異的畫作,蘊涵了同樣純潔寶貴的少年心。
(犯罪預防與矯治,可上http://www.616.org.tw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諮詢。)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