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奇美博分析儀 揭名畫故事
奇美博物館引進最新的儀器,為畫作專業檢測。(奇美博物館/提供)
〔記者吳俊鋒/仁德報導〕每一幅油畫的完成,都歷經反覆調整與修改的辛苦過程,在漸層堆疊的顏料下,隱藏名作誕生的祕密。奇美博物館創亞洲之先,引進「大面積微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強化藝術珍藏的知識及其研究能量,以非破壞性檢測方式,揭開經典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館方表示,該套全球頂尖、先進的影像儀器,目前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蓋蒂博物館,以及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等都擁有,可大面積掃描畫作、分析顏料,讓原創過程中的草稿、底下圖層,或者曾經修復的痕跡等,全部現形。
以16世紀的〈將小孩帶到我這兒來〉為例,檢測發現含有鉻、鋅、鈦等,這是2、3百年後才被使用於顏料的重金屬,顯見畫作曾經被修復過。
負責奇美典藏品維護的專業修復師李文元指出,奇美引進的儀器可快速將點狀訊號拼成2D影像、大面積掃描畫作,將獲得的資訊做多面向分析,如以「元素成分」來判斷顏料,並推測原始色彩,「分布情形」可探知藝術家的筆觸,了解創作過程與繪畫習慣。
經過掃描的分層顯示,也能找到創作最初的草稿,若覆蓋下方藏有另一幅構圖,就可以在分析資料後,重建、還原出底層畫的彩色樣貌。
此外,奇美也安排館內人員前往德國受訓,培養專業技能,希望台灣在藝術修復、檢測上,可以與國際接軌。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