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焦桐新作 書寫寶島蔬果文化美
焦桐推出飲食新書《蔬果歲時記》,認為蔬果有著季節的節奏。(二魚文化/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繼「台灣味道三部曲」、《味道福爾摩莎》後,無肉不歡的「飲食文學教父」焦桐換了口味,進入60歲「後中年時期」的他,這次筆下改茹蔬果,《蔬果歲時記》用瀟灑文字,寫出寶島蔬菜水果隨著季節更迭的不同韻味。
「我絕對不是要改吃素!」曾一餐大啖數十隻螃蟹的焦桐,因出版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被誤以為是美食家,從此一腳踏入飲食文化與文學。相關領域權威的他「轉性」動筆寫蔬果,焦桐表示是因人到中年之後,更能明白天然食物的美味,加上近年食安問題頻傳,以及基因改造作物、農藥濫用等爭議。他認為食物不能面目模糊,味道更不可虛應故事,「只有蔬果能展現季節的節奏感」。焦桐強調,蔬果提醒了人類與環境間的密切關係,「認識土地、了解自然物產,會是改變環境與自身的一大契機。」
焦桐進一步透露,飲食文化愈深刻之地,往往愈熱愛蔬菜,「沒有人能夠真正忽略美麗的事物,這也是我為什麼愈來愈愛蔬果的原因。」
此外,蔬果也蘊藏著焦桐對已逝妻子的思念,「後中年的愛情,像檸檬。」焦桐表示,日本詩人高村光太郎曾作「檸檬哀歌」哀悼亡妻,並在她遺像前供奉檸檬。其妻生前愛吃檸檬,詩中寫她纏綿病床之際仍等待著檸檬,當咬下檸檬除了芳香四溢,也帶著輕淡的哀傷,焦桐說這樣的哀傷,就是他對妻子思念的味道。
焦桐《蔬果歲時記》揉合作家自身的歲月歷練,融合生命的酸甜苦痛酸,回歸土地與歲月的書寫,並從詩詞、文學、史料,乃至於科學中,娓娓道來60餘種蔬果的身世。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