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留聲機 父親的鋼筆
王景新
好久沒用鋼筆寫字,寫著寫著就想起了父親,那位教我初初寫下第一個鋼筆字的人。
父親生前常對我說:「你要天天練字。字寫得好,別人才看得起你。」父親就是天天練字的人,他最慣常的練字方式,就是邊看報紙,右手一邊對著桌面比劃一些字句。有時,會神來一筆用原子筆在報紙邊緣空白處寫下他對時事的評價。
父親的鋼筆,珍藏在抽屜裡,與桌上隨見的原子筆不同。每當他要寫信給山東老家或是為我簽聯絡簿,就會慎重地拿出它。那支筆也是我最初與鋼筆的相遇,卻總是弄得滿手藍墨水,好不狼狽。
記得國小前後,那時剛開放中國大陸探親與書信往來,父親寫信寫得勤,也會在寫信之餘,教我使用鋼筆。像是筆尖的角度可以隨要寫的字與大小,而視情況轉換;例如:清字的三點水,就可以調整筆尖角度,讓鋼筆字能有毛筆字的深淺美感。
父親也教過我如何更換鋼筆的墨水匣;然而,他幾次鋼筆的墨水匣寫完了,要我替他更換,我卻總是不得要領,一陣拆裝,眼睜睜看著藍色墨水,沾染手指、桌面甚至衣物,無一例外。可能因此潛意識裡對鋼筆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或是覺得那是專屬於大人的筆,小孩不宜。
於是,鉛筆與原子筆成了我學生時代的左右手。再來,又因為電腦普及,各種輸入法問世;筆,是愈來愈少使用了。
父親離開兩年餘,他要我天天練字的提醒不時在腦海重播,所以買了一支自己的鋼筆,並重新學習換墨水匣的技巧;才發現,其實不難。當我提起鋼筆寫字,父親昔日從旁用他那長著繭的厚實右手,握住我童幼稚嫩的右手習字的情景,歷歷如繪。對文字的敬重與美感的追求,是父親身後留給我最受用無盡的遺產。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