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能遺忘的澎湖越南難民營 《彼岸他方》記錄台越人民半世紀情緣

公視紀實《彼岸他方》越南難民船。(公視提供)

〔記者李紹綾/台北報導〕公視紀實《彼岸他方》今(19日)舉行首映,談及拍攝緣起,總策劃劉吉雄曾在澎湖服兵役,他表示是題材選擇了他,「也或許是集體潛意識連結,20年多前有一位柬埔寨女子三度在夢中告訴我,澎湖的越南難民營即將被拆除,因此幸運記錄到拆除前的珍貴影像。」

導演劉建偉(右)、總策劃劉吉雄出席《彼岸他方》首映。(公視提供)

《彼岸他方》講述1975年南越淪陷後,1977~1988年間,台灣政府在澎湖收容51艘船、2000多名越南海漂難民的故事,這是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的一段重要歷史,導演劉建偉、總策劃劉吉雄透過豐富的歷史影像與跨國採訪,記錄當年難民與台灣的情緣。

導演劉建偉出席《彼岸他方》首映。(公視提供)

劉吉雄在首映會說明:「這2000多位難民朋友在澎湖生活12年的生命歷程,是了解當代台灣聲勢非常重要的關鍵,最大的收穫是重新用海洋人的觀點,來思考台灣現今國際的角色。」近十年的製作期程,導演劉建偉坦言最困難的部分,是田野調查與文本內容,透過劉吉雄近20年大量的史料考證與訪談影像紀錄,希望讓觀眾看見台灣半世紀前的重要歷史。
公視紀實《彼岸他方》越南難民營科長黃瑾瑜(左二)為難民服務近12年。(公視提供)

當年漂流到台灣與離島的越南難民,被安置在澎湖難民營,等待前往第三國的移民申請,台灣政府除了提供衣食無虞的生活環境,還有職業訓練、零用金,在當地行動自由,並協助尋找工作機會,顯示台灣政府對難民的重視。擔任澎湖難民營科長的黃瑾瑜,人稱「黃伯」,收容期間積極為難民爭取福利,成為難民最感念的大家長,近百歲的他受訪時仍精神奕奕,他驕傲地說:「民國66年6月16日到77年11月15日,我在澎湖與難民在一起,共11年6個月。」

美籍越南移民謝志親在影片中,也特別感念台灣對難民的照顧,他表示:「我很驚訝台灣難民營不同於其他國家,特地請裁縫師縫製衣褲、請鞋匠為每個人做鞋,黃伯還幫我們爭取零用金,同是難民要去美國,我們的正式服裝和菲律賓難民的襤褸衣著成對比,差別太大。」

公視紀實《彼岸他方》澎湖難民營裡的孩童。(公視提供)

透過參與越南難民的安置收容行動,讓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之後,增加了國際能見度,但也相對成為政府反共的宣傳題材,《彼岸他方》以1978年「南海血淚」報導中因吃人肉而聲名大噪的「清風號」漁船作為故事切入點,總策劃劉吉雄說明:「這個駭人的故事,除了在軍方報紙連載,也改拍成電視、電影,更安排民眾參訪難民營裡的陳列館。」

根據資料紀載,越南難民營曾有106位嬰兒出生,《彼岸他方》跟隨當時在台灣出生嬰兒,回到澎湖尋根,名字出現在嬰兒名冊中的阮國越,憑藉出生證明、父母的記憶和網路地圖,到澎湖尋找難民營舊址和出生當時的醫院,他說:「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歷史,這是我自己的故事。」分佈海外各地的移民在受訪時表示,感謝《彼岸他方》的影像紀錄,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歷史資料中,讓他們感覺沒有被台灣遺忘。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出席《彼岸他方》首映。(公視提供)

劉建偉與劉吉雄期盼透過《彼岸他方》,以難民與台灣的情誼做為出發,分析台灣當時在國際社會所面臨的處境,並對照現今國際政局,台灣的重要角色--從近半世紀前的越南難民營、到2022年聲援烏克蘭、到本月的土耳其強震救援,台灣的國際參與和人道外交,從未缺席。《彼岸他方》將於2月23日晚間22:00公視頻道播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你可能還想看 more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