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劇教母聯手億萬導演對談 行銷教母總結獲迴響
馮凱(左起)、柴智屏、張正芬一同出席文策院的論壇活動。(群星瑞智提供)
〔記者吳志偉/台北報導〕由文化內容策進院主辦「出版與影視媒合會.原創文本招募」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行,其中講座邀請群星瑞智董事長柴智屏、馮凱導演對談「文本影視化經驗分享」,並由政治大學廣電系兼任助理教授張正芬主持。這場對談集結「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億萬票房導演」馮凱及「行銷教母」張正芬等影視精英,齊聚分享他們豐厚的經歷。
柴智屏是華語影劇IP改編的先驅,她改編過各國影劇名作,包括日本神尾葉子的《流星花園》、台灣暢銷作家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國作家兼導演郭敬明《小時代》,部部票房大賣。她說到與作者溝通,最重視對方的想法與原著精神,並舉例:「與九把刀合作《那些年》時,他希望拍出小說中熱血的愛情戲;合作《小時代》郭敬明就會希望拍出最接近自己原著的作品。」柴智屏認為,影劇的IP改編,最關鍵的是抓住原著中最重要的精神。
馮凱(左起)、柴智屏、張正芬一同出席文策院的論壇活動,右為文策院處長李正上。(群星瑞智提供)
身兼《打噴嚏》出品人與監製的柴智屏,也提到《那些年》中男女主角在電話中大吵的戲,她深思後與九把刀溝通,決定留住吵架元素,但認為需改為「當面吵」才精彩;另一場柯震東失戀後的拳擊賽,柴智屏覺得「失戀傷心」的男主角該要大哭,戲才會更感人,於是馬上跟九把刀討論調整,並請柯震東加演了一場水池邊的哭戲。
導演馮凱表示,若是沒有影像經驗的文字作者,文字作品易與影劇需求有落差,他認為IP改編需考量「若原著文字量少,如何拍成長時間戲劇?」也說:「小說是原創,導演、演員、後製、剪接都是再創作。影像與文字的視角邏輯、想像空間大不同,須充分溝通、相互協調。過程中會衝撞新火花,有人讓步、也有人放棄。」他提到在拍攝《我們不能是朋友》時,與作者阿亞梅討論最多的是「男女主角是什麼樣的人物與性格?」但他強調最重要是:「如果我(導演)若能抓到你(原著)的精神、而這精神只要符合,接下來就請放心交給導演。」
馮凱(左起)、柴智屏、張正芬一同出席文策院的論壇活動。(群星瑞智提供)
張正芬談到OTT時代需大量影視與IP,現代作品如何易被改編與投資?馮凱導演說:「觀眾視聽習慣改變,現在多用手機iPad投影到大螢幕,說故事方法也變了。」提醒創作者:「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勿忘初心,保持說故事原創的初衷與熱血,但寫故事一定要自己熱愛,並寫到最好,之後才去思考要賣給誰。」只有先寫好才有可能賣得出去,好看的故事才會有人想要去改編它。柴智屏分享自己的文字心得:「在看小說時就要像在看戲一樣。要有令人極欲探知的慾望。」最後張正芬總結並分享行銷視角,提出菁華三要點:「一是有無粉絲基礎?第二是具有話題性,如劇照、短影音行銷,再加上最重要的『核心精神』,也就是用一句話說清楚這個故事。」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