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旗袍一族」不只傅培梅 50年代女作家紙筆與鍋鏟共舞的優雅身影

「旗袍一族」特展開幕,婦女寫作協會與女記者女作家協會成員穿旗袍共襄盛舉。(記者凌美雪攝)〔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旗袍一族,50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如標題所示,原來只是一個關於50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展,策畫此展的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說,「有出乎意料的收穫」,就是發現在那個年代,她們多數穿旗袍!

「五○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特展」內容包含影像、服飾、手稿、出版品等。(記者凌美雪攝)於是,由照片逐步延伸,成為一個有老照片、真正當時女作家們穿的旗袍、手飾、手稿、出版品等,所形塑的一個穿越時空影像文物展,看著看著,也就回味起那時一邊顧家、一邊寫作的女性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

「五○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特展」內容包含影像、服飾、手稿、出版品等。(記者凌美雪攝)封德屏表示,包括張秀亞、聶華苓等在美國的家屬都把她們穿過的旗袍寄回台灣,同時請她們說說「媽媽」的故事,以及她們對於衣著的審美觀,「每每接到她們寄來的文物,就覺得更熟悉那個年代,持家、賺錢、寫作,那個時代的女性真是了不起。」

作家相關文物。(記者凌美雪攝)精選包括林海音、羅蘭、張秀亞、鍾梅音、潘人木、艾雯、聶華苓、邱七七、小民等31位50年代女作家,「旗袍一族」特展今天下午開幕,除重現那個世代風姿綽約的女作家群像,也認識其文字美學背後的情誼與生活。

1950年代曾是女作家作品撐起台灣文學一片天的時代,她們多數在忙完家務的夜深時刻,才拿出紙筆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凝鍊於文字當中。也總是穿著旗袍出席各種場合,纖細、豐滿、古典、新潮,各顯風情,「旗袍一族」映照的,正是一代文學儷人在子女與讀者們心中的印象。展覽自即日起至11月12日,11月4日下午將有一場「紙筆與鍋鏟的共舞時光」講座,配合特展,《文訊》10月號也製作「旗袍一族」特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