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吳學讓紀念展 《尋夢園》藏深情密碼

吳學讓1948年畢業於杭州藝專,功底深厚,南北二宗、工筆寫意、水墨重彩、金石派兼收併覽。(記者楊明怡攝)〔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從2月到9月,從國立台灣美術館《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到國父紀念館展出的《夢中家園》,為期7個多月,在台中、台北兩地舉辦的吳學讓紀念展,背後有一段子女和學生為父親、師長完成遺願的故事。

2013年,吳學讓在洛杉磯家中逝世,過世前正準備在國美館辦90回顧展,沒想到,該展意外耽擱,來不及看到展覽舉行,吳學讓就去世了。

抽象、卡通形象的鵝常被吳學讓暗喻為人,在不同主題的畫作中反覆出現。圖為2013年彩墨紙本〈一家人〉。 (記者楊明怡攝)「其實有一點遺憾」,《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和《夢中家園》策展人白適銘是吳學讓在文大美術系任教時期的學生,所以當吳家子女請他策展,他很願意為老師最後的心願盡一份力。白適銘說,吳家為辦展投入極大心力,運來台灣的作品超過500件,國美館展出近250件,國父紀念館展出160餘件,其中只有少數重複,就是為了儘可能完整呈現吳學讓畢生的藝術實踐和創作歷程。

白適銘說,相較《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從吳學讓在台灣戰後美術史地位角度梳理的策展方式,《夢中家園》希望用比較輕鬆活潑的方式策畫,最呼應主題的作品,是創作於1991年的《尋夢園》。

吳學讓1991年畫作《尋夢園》。(記者楊明怡攝)「這是老師送給師母的一張很具紀念性的作品」,白適銘說,吳學讓年輕時為躲避戰亂從家鄉四川到杭州藝專讀書,1948年由校長介紹來台教書,隔年國民黨政府戰敗撤退來台,中國與台灣對立分治,原本認為「只是去台灣教書」的他就此與家人失去聯絡,孑然一身,直到認識師母,才又有了自己的家庭。

《尋夢園》繪於兩人結婚40周年,「師母一直掛在她房間」,策展人都知道,能否順利借到重要作品是展覽成功的關鍵,這幅畫也是「借展」,是為了《夢中家園》這個主題,特別跟吳學讓妻子商借展出的。

白適銘說,吳學讓個性木訥,難得訴說的深情,可從其他畫作不常使用的溫暖顏色看出。他認為,〈尋夢園〉是吳學讓對藝術生涯和人生的自我表白,「他尋找藝術的夢想家園,跟師母結婚之後,也創造一個心目當中的理想家園,有雙重的意義」。

《夢中家園》即日起展至27日,23日下午將舉行專題座談會「吳學讓的藝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