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影音)手機列2B致癌物 微波輻射天文數字

紀錄片《看不見的威脅》提醒大家小心電磁波危害。(公共電視提供)

〔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全球手機數已經突破70億,為了應付龐大的使用者,微波輻射也達到了天文數字,愛立信通訊前環境處經理鄂楊哈爾柏格更警告:「未來五到十年內會有將近半數人口出現某種型態的電磁波過敏。」「公視主題之夜」於10月30日週五晚間十時首播紀錄片《看不見的威脅》(An Invisible Threat),提醒世人正視這個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紀錄片映後也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張武修,於節目中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全世界73億人口無論身處何地,一天24小時都受到電磁波輻射影響,但我們的生物演化並不是在這種微波環境中發生的,地球天然微波輻射量原本極低,忽然間我們被那麼多微波訊號穿透身體,人類有防禦機制嗎?

蜜內娃帕洛瑪是個電磁波過敏症患者,住家附近的天線電磁波,導致她心跳加速、噁心、頭痛、精神恍惚、甚至痙攣,嚴重影響生活。瑞典卡羅琳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歐勒約翰森表示:「我們生活環境的微波輻射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是一百年前天然背景輻射的一千兆倍。」

愛立信通訊前環境處經理鄂楊哈爾柏格警告說:「1980年代初期,很少人有電磁波過敏現象,但現在我想已經遠超過10%,按照目前趨勢,未來五到十年內會有將近半數人口出現某種型態的電磁波過敏。」

紀錄片《看不見的威脅》清楚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經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和殺蟲劑DDT、重金屬鉛同一等級,這是世衛組織首次承認,手機會帶來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種)和聽覺神經瘤等不利影響。

此外,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指出,使用手機50分鐘,會影響手機天線附近的大腦區域活動,加速該區域的葡萄糖代謝;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也證實,手機持續的、低量的電磁波影響人體大腦的運作。

「公視主題之夜」《看不見的威脅》預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