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如虹
唸書的時候,羅大佑的音樂就像興奮劑,振奮著年輕學子的心。
我們聽他的《鹿港小鎮》,跟著高歌「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想像著「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這意象繁複,情韻醇厚的歌曲到底控訴什麼?我們也傳唱著《戀曲1980》、《愛人同志》,咀嚼著歌詞背後幾近殘酷、嘲弄的愛情與現實。
羅大佑的音樂烙印在許多人的青春歲月裡,那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聽歌的我們已青春不再,羅大佑也已不是當年那個激情、反叛的憤怒青年。
女兒/柔軟了他的心
63歲的他,結婚生女,搬回來台灣定居,安和樂利的生活,5歲大的女兒讓他嘗到了為人父的喜悅,生命的美妙延續如同春雨柔軟了羅大佑的心,他開始寬容的看這世界,感受土地與人的敦厚交流,靈感源源不絕,13年沒有出專輯,交出了新作品《家(III)》,音樂風格不再犀利批判,而多了一份溫情。
瞬息萬變的年代,羅大佑長達13年沒有出專輯,面對歌壇的世代交替,他沒有逃避現實,笑著說:「羅大佑早就過氣了,我們自己先講,這樣比較健康。」
過氣,是世俗的說法,曾經攀上顛峰,風華早已超越時空,成為經典,更何況創作能力不會因時光而流逝,只是隨著時空內化得更純熟,等待時機破繭而出。
年紀增長,讓羅大佑對健康更有所感,把健康、家庭跟創意當成人生最重要的3件事情。
以前見面會抽菸喝酒的他,現在點的是蘋果紅蘿蔔汁,把健康擺第一;談到女兒,他會笑到眼睛瞇成一條直線,承認女兒改變了他,讓他變溫柔了,人也比較開心,因為小朋友笑跟開心是不需要理由的,以前他覺得這樣很笨,現在覺得不需要理由的笑容純粹而美麗,充滿渲染力,甚至每次牽著女兒,都有一種感覺是女兒牽著他走,心裡充滿感動。
創作/有挑戰沒包袱
他笑談自己早就過氣了,不戀棧掌聲,其實是1990年去香港成立音樂工廠做了《皇后大道東》,刻意地退居幕後,學到了任何掌聲都應該要馬上忘掉,因為沉溺在掌聲中的藝人就只能那樣,不會再長進,所以養成被人家忘記的習慣,寧可選擇當一個不紅的音樂創作人,這樣才可以安靜地做觀察,找尋創作題材。
創作之於羅大佑是一條嚴肅而寂寞的路,歌手害怕被歌迷遺忘,他卻最怕碰到熱情的歌迷,對著他喊:「羅大佑我好喜歡你,可以幫我簽個名嗎?」或是找他合照,那會干擾他的創作。
雖然被譽為「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但羅大佑並沒有音樂教父的包袱,只有面對創作的挑戰。他坦言:「我隨時都在擔心寫不出東西來,這是無止盡的挑戰,只能盡量去挖掘生命中所有的題材。」
所以13年沒有出專輯,他很認真地面對自己創作的瓶頸,發現生命中絕對有些地方不對勁卡關了,才會心裡不平靜,寫不出滿意的曲子、怎麼選題材都不對,直到搬回來台灣3年,感覺事情一件一件就定位,有關《家》、《同學會》跟《致觀音山》這樣的題材慢慢地出來了,創作的好奇心跟熱情才都回來了。
改變/回歸人間溫情
人過中年,生命會自然轉向,激情批判的黑色旋風終會回歸到人間溫情,領悟人生最真實的感動,其實是家的溫暖與人跟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羅大佑真實的感受,也同時感動了歌迷,他的《家(III)》跟《同學會》都引起很大的共鳴,又一次在時間的長河中激起澎湃的水花。
我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羅大佑溫情的改變,但我覺得現在的他舒服多了,以前看什麼都不滿意,現在他會說住過紐約、香港、北京、上海,還是覺得台灣最好。
「台灣最難得的是有心,就算經濟再怎麼不好,人對人之間還不錯的話,就不會覺得日子那麼難過。」羅大佑說著他這3年定居台灣的心得,我突然在心底哼唱起台灣幸福進行曲,那是每個台灣人用心寫出來的幸福進行曲。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