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直探直木賞台裔作家內心故鄉《再見原鄉》解構台灣之光

《再見原鄉》中可見岡崎郁子(右)當年與邱永漢的合照。(公視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裔作家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前年以小說《流》獲日本通俗文學大獎直木賞肯定,是第3位獲得該獎肯定的台灣作家,除東山彰良外,邱永漢、陳舜臣也都曾獲該獎肯定,導演吳米森紀錄片《再見原鄉》選擇從3位獲得直木賞的台灣作家以及作品出發,以20年前留學台灣,醉心研究台灣文學的日籍教授岡崎郁子為經緯,從作家對台灣身分的認同,進而爬梳台日的情懷糾葛。

1955年的邱永漢、1968年的陳舜臣、2015年的王震緒,他們在異鄉以日本語書寫,原鄉台灣不但形塑了他們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也讓擁有台灣經驗的創作者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桂冠加冕。《再見原鄉》從獲得直木賞的在日台裔作家為起源,吳米森團隊赴日拜訪1973年留學台灣,熱衷台灣文學的日籍教授岡崎郁子,她曾造訪了近百位的台灣文學家,從岡崎郁子的研究切入,以及3位台裔作家本身的作品與生命歷程,如邱永漢的母親是日本人,卻強調漢人的身分,王震緒選擇如日本人的筆名,流露出不同年代的台裔作家對身分想像與認同的層次差異。

《再見原鄉》中也訪談到陳舜臣之子陳立人。(公視提供)

該片透過紀實與逐格動畫的虛構手法,將作家們曾踏足過的土地如中國、東京、龍潭、香港、魁北克等地再現,探尋作家的原鄉,進而思索異鄉是否為原鄉的反義詞,並叩問異鄉是否是生命原鄉的一體兩面,也從原鄉的角度解構近年各界傑出者被冠上「台灣之光」的概念。

「邱永漢是戰後第一位全面以文學筆法書二二八事件的作家。」岡崎郁子在片中表示,當初在台大留學時,她想以「台灣文學」做為研究主題,當時系主任龍宇純卻認為沒有台灣文學,更勾起她對台灣文學的好奇心,她憶起邱獲得直木賞肯定的作品《香港》,該書描對國民黨政府絕望的台灣青年偷渡到香港的的歷程,以及一位正直的留日台灣檢察官卻因揭發貪官,最後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失蹤」的故事,邱的文學作品勇敢觸碰歷史傷口,也道出邱在蔣經國時代回台經商後,當時政府完全不提他在文學獲得的榮耀,而著墨在邱之後的實業家身分;片中也提到陳舜臣的小說中,許多主角都有對身分認同的不安感,不斷尋找安身立命的歸屬場所等,這些訪談都收錄在《再》片裡。

《再見原鄉》將於本週四(3/2)晚上10點在公視首播。

已過世的台裔小說家陳舜臣曾橫掃日本各大文學獎項,甚至曾贏得推理小說獎的三冠王,但台灣卻對陳舜臣印象停在歷史作家。(公視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