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子】〈植物大觀園〉綠肥植物 對土地友善
田菁鮮黃的蝶形花
文、攝影/林雨澤
苕子的總狀花序
一個社會不論如何進步,總會有較弱勢的族群,在社會的底層載浮載沉,單單靠政府社會福利制度,恐怕無法面面俱到,於是有許多企業或人設立公益團體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苕子的花豔麗醒目,堪稱是最美的綠肥作物
在台灣,做公益已經是全民運動了,其實公益不一定是幫助弱勢,而是利他行為。記得小學時參加童子軍,每天都要做一件幫助人的事,不論是扶視障者過馬路、還是幫小孩撿掉到田裡的鞋,哪怕是一句讚美別人的話,都是一個善行,這也正是證嚴法師說的「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農人將田菁耕鋤埋入土中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必然有受到別人或多或少的幫助,人不能憑一己之力就成功,我們今天能活得好好的也是父母親的養育、老師的教導、老闆的提拔,讓我們平安健康地走在人生的大道小徑。因為我們受到這麼多幫助,於是我們要回饋,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如同豆科的田菁、苕子做為綠肥植物,它們自土地吸取養分,也為土地增加肥力,提供自然的養份,讓大地得以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苕子的莢果是歪橄欖形
簡單說,綠肥作物就是將新鮮植物體耕犁埋入土中,以增加土中有機質和腐植質,得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增加土壤肥力的植物,最常栽種的是豆科的植物,因為豆科植物的根和根瘤菌共生,可固定游離氮氣,增加植物生長最重要的氮素,藉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
田菁幼株。羽狀複葉具有多達20對小葉
過去為了更好的收成和賣相,農民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和農藥,卻使得土壤酸化鹽化,降低地力也影響環境。最近幾年,人們才開始重視土地,進而實行有機農業,讓土地得以喘息。種植綠肥作物就是對土地的友善,減少化學物的使用,其實也就是幫助自己有更健康的生活,不是嗎?
<綠肥植物1>田菁 藏有豐富氮肥
可供做綠肥作物的種類不少,在台灣常見有十字花科的油菜、菊科的大波斯菊、豆科的田菁、太陽麻,豆科植物因其和根瘤菌共生可以得到額外的氮肥而略勝一籌。
豆科綠肥最普遍的當屬田菁。田菁是豆科田菁屬一年生熱帶草本植物,早在1920年代便已引進台灣,株高1~1.5公尺,莖直立,葉偶數羽狀複葉,小葉20~40對,長橢圓形,先端尖,總狀花序自葉腋萌發,黃色蝶形花,莢果長線形直立狀。
採播種繁殖,田菁的特點是植株高大,自播種後60天,株高150~200公分,生產的嫩莖葉生草量每公頃平均可達30公噸。後期作物可以減少一半的氮肥用量,成効良好,又田菁屬深根系,有助於改良黏盤土。而且田菁強健,可節省管理成本,是相當優良的綠肥作物。
<觀察區>
1.田菁幼株。羽狀複葉具有多達20對小葉
2.田菁的根瘤菌數量極多
3.田菁細長的莢果長約15~25公分
4.田菁鮮黃的蝶形花
5.農人將田菁耕鋤埋入土中
<綠肥植物2>苕子 紫色花海超美
苕子即是野豌豆,原產溫帶地區,為豆科蠶豆屬成員,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株高60~100公分,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6~8對互生,長橢圓形,先端具卷鬚,可纏繞攀援,1~4月開花。總狀花序,蝶形花紫色,莢果歪橄欖形,內有種子2~6粒,採播種繁殖。
苕子的特點是覆蓋面積大,生草量也大,每公頃可生產平均40公噸嫩莖葉,除了做水稻田的綠肥,農改場亦推廣做果園的地面覆蓋,可減少雜草生長,覆蓋表土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此外,苕子是豆科最美的綠肥,大面積的紫色花海可與北海道薰衣草爭豔,相當值得地方推廣做觀光農業。
<觀察區>
1.苕子的花豔麗醒目,堪稱是最美的綠肥作物
2.苕子的羽狀複葉,先端有卷鬚
3.苕子的莢果是歪橄欖形
4.苕子的莖柔軟匍匐狀,對土地覆蓋效果良好
5.苕子的總狀花序
網友回應